一、从陇东黄土地到国之重器:王海峰的航空报国路
他出生于甘肃庆阳正宁县宫河镇,是这片黄土高原上走出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深耕航空领域38载,全程参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研制,被誉为“蓝天铸剑者”——他,就是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歼-10系列与歼-20隐身战机核心研制者王海峰。



王海峰1964年生于甘肃庆阳,198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毕业后,投身航空工业一线。从歼-10的研制起步,历经歼-10双座型、枭龙、歼-10B/C推力矢量验证机,再到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他始终冲锋在技术最前沿。2023年11月,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航空科技领域的顶尖领军人物。

二、辉煌成就:铸就“大国重器”的三大里程碑

歼-10系列:从追赶者到创新者
王海峰全程参与歼-10研制,并担任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歼-10C总设计师。他突破传统设计理念,在国内首次实现试飞改装一体化,显著缩短研发周期。2018年珠海航展中,歼-10B TVC以“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超机动飞行动作惊艳世界,标志着我国推力矢量技术跻身国际前列。



歼-20:隐身战机的“中国速度”

作为歼-20副总设计师,王海峰主导了飞机总体设计、气动布局优化等关键技术攻关。他创新提出“升力体边条鸭式布局”,兼顾隐身与超音速机动性能,助力歼-20在极短周期内完成首飞,实现我国战机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跨越。

核心技术自主化:打破“卡脖子”困局
王海峰团队攻克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自主保障信息系统等核心技术,推动战机保障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极大提升了作战效能。他强调:“核心技术等不来、买不来、要不来,唯有自主创新!”



三、甘肃庆阳的骄傲:院士背后的“黄土地精神”

王海峰的成就令家乡沸腾。正宁县民众为这位“宫河走出的院士”自豪不已,他的故事被写入地方教育教材,激励新一代青年投身科技报国。甘肃省委评价:“王海峰院士是黄土高原孕育的科技脊梁,展现了甘肃人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

创新理念:从“同台竞技”到“一骑绝尘”王海峰深谙航空科技竞争的残酷性。他提出三大战略:

预研与型号结合:将前沿技术验证融入现有机型,如利用歼-10平台测试推力矢量技术,加速技术转化。数字化革命:推动全三维无纸化设计,实现“作战概念→数字制造→信息化保障”全流程数字化,缩短歼-20研发周期。非对称优势:在隐身、协同作战等领域布局“杀手锏”技术,避免跟随式发展,打造中国特色战机体系。



四、未来展望:攀登“无人区”的航空梦
面对未来,王海峰与团队已瞄准更高目标:

智能化空战:探索有人/无人协同、人工智能空战决策等下一代技术。新动力革命:攻关TBCC组合动力、自适应发动机等颠覆性技术,为六代机奠定基础。全球引领:从“同台竞技”迈向“一骑绝尘”,为建军百年目标提供尖端装备支撑。

结语
王海峰用38年的坚守,诠释了“航空报国”的初心。从陇东乡村到国之重器,他不仅改写了中国战机的历史,更以甘肃人的韧性与智慧,在蓝天上镌刻下属于中国的辉煌。正如他所言:“唯有创新,才能让中国战机翱翔于世界之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