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争端,人际关系相处所带来的摩擦始终不断;

当一个人不尊重你、轻视你时,本能反应往往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辩解或者爆发激烈的情绪,不过,力量被错误分配时,最终困住的也许是自己

愤怒的回应,是在强化对方的力量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英雄大力士名为海格力斯,某天他在赶路时遇到了一个鼓起的袋子,就用力踩了袋子一脚;



可袋子不但没有被踩瘪,体积还增加了,海格力斯踩得越用力,袋子膨胀得越厉害。

最后他气愤到用木棒敲打袋子,结果袋子胀大到直接堵住了道路

海格力斯效应”揭示了人们对负反馈的执着回应,时常变成自我消耗的漩涡,面对他人的不尊重和攻击性行为,愤怒和报复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个体遭遇贬低或者否定时,由于每个人都坚定维护自己的主体性,容易触发心理防御机制;

他们试图通过语言说服和情绪宣泄来改变对方的态度,以此改变事件的“定义”,缓和被打击的心境波动,补偿渴望被认可的需求



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在重复“踩袋子”,一方的攻击性姿态极易强化另一方的防御;

越是用力反驳轻视和声讨不尊重,越可能激发对方的敌意,越执着证明自己,越是陷入权力的抢夺。

争执的焦点就从具体事件变成了对双方自尊的维护,强行把人架在那儿,下不来台,对抗成为不了解决问题的工具。



认知心理学中的“验证性偏见”指出:

人们总倾向于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已经相信的事情,从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这种心理倾向导致人们忽略或贬低与自己预期不符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

当开始愤怒沟通时,彼此都在收集对自我立场有利的视角,忽视了原本抱着解决事件的意图,扭曲了真实的目的;



并且情绪上头会使有效的交流减少,最后演变为僵持,完全脱离了本意

就像袋子膨胀到一定程度,变成了将自我禁锢在负面评价的牢笼,使得关系更加紧绷,徒劳耗竭着宝贵的心理资源。

直白一点地说就是,大家都想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只好越说越大声,结果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停止对抗,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主动权

“不要沟通”和“不要愤怒”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不是回避消极不作为,因为矛盾不会凭空消失,只会逐渐增加误解变成更大的矛盾。

在最开始选择停止对抗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创造了一个缓冲区,这种个体有意识的主观停顿将打破顽固的习得性认知自动化思维,即:

大脑中自动产生的思维、观念和想法,它们通常是自发出现的,不需要额外的努力。



个体愤怒情境下的惯性想法和做法,大部分时候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且还难以控制修正。

在情绪激荡时停一停,把注意力回归自身,保持对自我的全方面觉察,为理性评估腾出空间

思量对方的不尊重和轻视是否是客观事实,还是自己的情绪投射?该采取哪些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措施?

觉察是不是用情绪响应了对方的目的,还默认了对方的权威性,试图进入他者的规则里争斗;

事实上他人的轻视和不尊重,本质上只是他们主观世界的倒影,与你真实的模样无关。



在认知上,允许别人有偏见,也认识到确实有一类人只能通过贬低人来维持优越感;

在行为上,拒绝让这种偏见入侵你的精神世界,也拒绝为别人提供情绪反馈来持续攻击争辩的做法。

自我观察具有深层次的力量,个体客观审视自己的行为将有助于减少自我中心的倾向,提高决策的质量;

还有助于管理情绪,允许个体在情绪激动时,暂时从情绪中抽离,不仅关注眼前的得失,而是预见未来可能的发展和后果。



这个过程相当于“认知解离”,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工具,指的是:

将自我从思维内容、记忆、感觉和语言规则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想活动,如同观察外在事物。

帮助个体从消极固着的思维内容中分离出来,将没有经过验证过的想法仅仅视为想法,而非现实真相;

减轻了由负面思维引起的心理负担,当你再去观察那个鼓起的袋子时,它就只是个袋子,没有那么多由你附加其上的含义;

它的存在并不会对你的前进造成阻碍,你也不用通过强行踩瘪它去验证些什么



施加越大的力它蹦跶得越高,相反,停止去踩它,它也就失去了动能;

把原本用于对抗的心理资源转向自我,是对资源的主动掌控,对方如同一拳打在了空气上,切断了负面情绪的一唱一和;

因为相互的贬低会困住自我扩展的可能性,加重了认知局限

把评价权从他人手中夺回,才是真正的自尊

同时,突破海格力斯效应也在催化个体建立和巩固自我评价体系

如果我们能够独立于外界的反馈确认自我价值,情绪的按钮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人本主义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它指:

无论个体的行为、情感或想法是否符合社会规范,都应保持对其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自己无条件积极关注,意味着外界的反对声音不再等同于自我价值的减损,偶然的人际冲突也不会异化为自我核心人格否定。

把思考方向从“他人如何看待我”转向“我如何定义自我价值”,是超脱当下矛盾冲突场景的新高度认知。

构建稳定的内在需要持续的自我观察和自我对话,认清不完美的客观存在并完善价值体系。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固然是一种解气的手段;

可当海格力斯放下木棒,那些消耗在争斗中的心力,就转化为跳出困局的力量和坚定自我内心体系的养料,前行的道路便畅通无阻。

-The End - 作者-山外人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