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心理医生朱迪斯·欧洛芙,在接诊过无数病人后得出一个论断:

很多人之所以在一段关系里感觉痛苦,是因为身边有一群“嗜血者”

这群“嗜血者”个体比较脆弱,需要通过不断吸食他人的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

你越是善良心软,他们越会索求无度地压榨你的剩余价值,直至你“失血过多”走向衰竭。

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沦为别人的“血包”。

那些在语言、行为、精神层面打压拖垮你的人,一定要快速识别,然后在心理上隔离,行动上远离。

01

  • 不要牺牲自己去喂养别人的优越感。

在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中,李雪琴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段时间,她陷入严重的抑郁,因为身边总有一群嘲笑她的人。

无论她说什么、做什么,他们总会把话题引到她“胖”这件事上来:

她说自己工作不顺,别人说“就是因为你太胖啊”,她倾诉人际关系的烦恼,别人就嘲笑她“胖子是没有朋友的”。

源源不断的否定,让她开始自我怀疑。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碰漂亮衣服,甚至骨子里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美好的东西。

这些人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你升职了,他们阴阳怪气说你靠关系;你想尝试某种新事物,他嘴里冒出来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是那块料”……

反正就是你这个人在他那里永远不对,永远不行。

如果你与一个人在一起时经常有自卑、怯懦的感觉,那么一定要警惕了:他正在通过打压你,喂养自己的优越感。

就像《再见爱人4》里的留几手和葛夕。

留几手是过气网红,女友葛夕是新晋博主。

在两人结识之初,留几手就不断拿葛夕当素材写段子,在网上博眼球,尽管葛夕多次反对,他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他事业下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几乎全靠葛夕供养。

他留住葛夕的方式,就是不断进行语言上的打压和贬低:葛夕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没收到感谢,而是处处挑剔和指责;葛夕想尝试新事物,留几手嘴上永远是一句“你不行”。

沦为婚姻“血包”的葛夕,从以前的光彩照人变得双眼无光,做事畏畏缩缩。

作家李尚龙在书中写道:人生顺利“避雷”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时刻想要打压你的人。

不要以牺牲自己的自信心为代价,去供养别人的优越感。

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甩开那些总在贬低你,对你冷嘲热讽的人,去靠近真正懂你的、欣赏你的人。



02

  • 不要消耗自己去供养别人的情绪。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当一个人成为他人痛苦的载体时,他就失去了自我救赎的可能。”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互相传染的。

跟把你当情绪垃圾桶的人在一起,你会不可避免地被传染负能量,人生也跟着变得混乱不堪。

作家舒娅曾在书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与合租室友芒果是非常好的朋友,芒果这人哪里都好,就是牢骚太多。

她总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对舒娅吐槽和抱怨:上周又被无偿加班,同事向她炫耀新买的戒指,老板又对她无理要求……仿佛全世界都在与她为敌。

室友的负面情绪像毒液一样慢慢侵蚀着舒娅的心灵。

久而久之,舒娅发现自己也被沮丧、嫉妒、压抑等消极情绪牢牢捆绑。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负面情绪中会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

想要完成自救,一定要远离把你当情绪垃圾桶的人。

在《马男波杰克》第三季中,戴安最初以记录者的身份接近波杰克,想要写一本传记。

但当她发现波杰克内心的创伤时,拯救者情结开始占据上风。

她陪他整理童年旧物,听他讲述被母亲否定的往事……

她天真地以为可以用自己的理性拯救这个迷失的灵魂,却不知自己正在一步步走进深渊。

波杰克每天凌晨三点敲开她的房门,带着威士忌断对她倾诉人生苦楚,久而久之,她的人生也被拖入了泥潭。

她开始对丈夫失去耐心,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无限放大,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人生选择。

当她的症状已经严重到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时,才终于决定不再当波杰克的“血包”,与他断绝了联系。

电影《超脱》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不应该把别人的绝望,装进自己的胸腔。

共情是好事,但过度共情别人只会拖垮你。

守好自己的精神能量不是自私,而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03

  • 不要委屈自己助长别人的气焰。

苏珊在《情绪勒索》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段时间,她的闺蜜因为失恋,总在深夜给她打电话,希望能和她见面聊天。

苏珊白天忙于工作,已经十分疲倦,想拒绝,又怕闺蜜心生芥蒂。

就这样持续了大半个月,苏珊终于扛不住了,在某个深夜,拒绝了闺蜜的要求。

没想到闺蜜立马换了副嘴脸,咒骂苏珊不够朋友,十多年的友谊,一点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

听着闺蜜的控诉,苏珊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苏珊的闺蜜,就是典型的“索取型”人格:

他们恨不得你时时刻刻都围着他转,随时随地满足他任何需求。

这种人极端自私,从不为旁人考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无论你对他们付出再多,也改变不了他们是喂不熟的白眼狼的事实,还会让他们更嚣张。

作家马克·吐温有一位朋友哈特,刚开始交往时马克·吐温对他非常照顾。

哈特身上没钱,马克·吐温多次接济他;

哈特没地方去,马克·吐温主动为他提供住处;

哈特没地方创作,马克·吐温允许他与自己共用一间书房。

然而哈特不仅不感激,还理直气壮地要求更多,就连纸和笔都让马克·吐温为他提供。

一旦有点要求没被满足,他就在背地里吐槽马克·吐温抠门。

最后马克·吐温实在无法忍受,与哈特断绝了往来。

哲学家卢梭曾说:贪婪的人就像永不餍足的漩涡,吞噬所有靠近的善意。

对于这种人,只要你敢留下来,他们就会将你吃干抹净。

不要用你的真诚和善良去喂养别人的贪婪。

尽早远离“索取型”人格的人,才能避免被无度透支,护自己周全。

哲学家萨特曾说:所有令人不适的关系都隐藏着暴力。

一份坏的关系,会把你的感情、你的生命力、你身体的种种机能一点点耗尽。

避免沦为“血包”最好的方式,是远离那些挑剔、打击、否定你的消耗者,去靠近那些能带给你平静、快乐的人。

在欣赏你的圈子扎根,在懂你的人群里散步,才能得到持续的滋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