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无论我们的年龄多大、走得多远、过得如何,都会忍不住地牵挂和向往。无论外面的风景多么精彩、热闹和美丽,都抵不过它的温暖和独特,它最能触及与牵动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情感,它便是我们的“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社会化场所,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这些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甚至早在我们的记忆产生之前就开始了。我们人生最初的亲子关系和最早期的家庭教养,以及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相处,使得我们逐渐形成自己对世间的好恶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社会交往、情绪管理等一系列社会化行为的模型。

家是讲爱的地方

但也需要最基本的次序

一个孩子要在家庭中健康成长,既需要和父母有着亲密的关系和爱的连结,保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与自我选择权,也需要有基本的家规和次序。心理学的实验发现,看似约束人的纪律,其实能带给人基本的安全感,是形成规律、让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


很多成功人士时常和自己的父母做深度的情感链接,不仅仅孝敬父母,还每天给父母发小红包,为自己在各种关系:人际关系、金钱关系和身心关系上种下“善”和“爱”的“种子”。随着他们和父母关系越来越好,父母越来越开心,家庭越来越和谐,他们的事业和人际、个人的健康和情绪等各个方面也越来越好。就如古话所说:家和万事兴。

家有时候给不了你想要的爱

它是爱的学校

小莉(化名)的爸爸找我为小莉做心理辅导时,她正处于重度抑郁的状态中,人暴瘦,还有轻生的念头。爸爸以为是小莉刚刚出国读高中不适应,人际交往不顺畅,同时身体素质不佳所致。但当我和小莉进行了深度沟通,才发现是父母的婚姻问题导致小莉想要用“生病”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与爱。

你有没有小时候一生病就被父母百般疼爱和照顾的经验?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用生病达到过某个目的?比如,想要爸爸妈妈回家陪你?或者可以不去上学和参加考试?


当然,这样的经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假如,你的爸爸妈妈常常吵架,或者他们像小莉的父母一样,已经离婚,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也许小莉的故事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小莉之所以会有严重的抑郁表现,最主要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她跟着妈妈生活,而爸爸妈妈即便在分开后,关系依旧特别糟糕,她常常听到两个人在微信上吵架,加上爸爸一直工作繁忙很少关心她,让她倍感孤独。后来爸爸组建了新的家庭,她更加感觉自己被“遗弃”了。小莉说:“一定是我不够好,爸爸才会和妈妈离婚,而且选择不要我的。”

当我直言“你其实就是想用生病来获得爸爸的关注与爱,想要爸爸妈妈可以一起来陪你”时,小莉忍不住哭了。随着我的疏导,小莉意识到并接纳了3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1.爸爸妈妈的离婚,是他们的选择,不是我的错。

2.爸爸妈妈无法给我完整的家,不代表他们不爱我。

3.不要用生病等各种问题来表达爱和吸引关注。

每一个孩子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都想拥有善解人意、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和和谐幸福而完整的家,但很遗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有不少人就像小莉一样,父母虽然爱自己,但却因为彼此无法相处,不是长期争吵就是分崩离析,若身处其中不仅无法感受到爱,甚至还会成为不健康家庭模式的受害者。


如果你不幸也和小莉一样,你一定认识到一点:爱是每个人都最需要的,却是最缺乏学习的生命课题,而家有时候给不出你想要的爱,因为它其实是所爱的学校,你从中学习如何去爱。“如何正确地给出爱、如何有效地表达爱、如何能够彼此相爱”是这所学校最大也是最难的考题,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需要在这所学校里一起学习和成长,这才是家庭真正的意义所在。


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什么样的人更幸福更健康”的研究,在对724名研究对象进行长达75年的跟踪后发现,那些幸福健康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拥有非常高品质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也就是说: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而无关财富、名望,或是否更加努力工作等。


研究指出:与家人、朋友、邻居联系紧密的人,比不善交际、不合群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孤独的人到了中年,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衰退更早,寿命也更短。而在80岁时还对自己的婚姻家庭很满意、对伴侣很信任的人,记忆力更不容易衰退;反之则会更早地出现记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减缓衰老带来的痛苦,那些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满意度高的人更健康。

责任编辑|黄盈盈 赵青云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岳焕琦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家,是爱的学校》,撰文/金颖(中国儿童基金会心理援助首席专家),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