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腾讯发布一季度财报,游戏业务以59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4%)再次成为核心增长极。
其中,国际市场收入连续三个季度刷新纪录,本土长青游戏用户黏性显著提升,而AI技术更被马化腾视为长期回报的战略投入。
▌全球化布局进入收获期,海外收入三连增
根据财报,腾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3%,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自研+投资双线驱动的全球化战略;
国际版手游《Delta Force》上线4天注册用户破千万,登顶169国免费榜,海外下载占比超85%。
这款融合战术竞技与开放世界元素的游戏,不仅验证了腾讯自研能力的提升,更通过主机平台拓展计划(未来登陆PS/Xbox)瞄准更硬核玩家群体。
海外版《三角洲行动》
Supercell的《荒野乱斗》《部落冲突》、拳头的《博德之门3》等海外工作室产品贡献稳定收入,形成IP储备+本地化运营的护城河。
国务院4月批复的游戏出海试点方案,为腾讯等头部企业提供了产业链布局的政策保障。
然而,隐患亦存。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腾讯海外收入仍依赖《PUBG MOBILE》等少数产品,若后续迭代乏力,可能面临用户流失风险。如何实现从爆款依赖到产品矩阵的跨越,将是腾讯全球化下一阶段的关键。
▌长青游戏的逆周期密码
腾讯本土游戏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4%),主要得益于两大核心策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穿越火线》等上线多年的产品,通过玩法创新与节日营销持续焕发活力。
例如,《王者荣耀》春节版本收入同比暴增94%,创42个月新高;《和平精英》除夕日活突破8000万,用户时长同比增长16%。
腾讯将DeepSeek大模型引入《和平精英》,推出AI助手和队友功能,实现新手引导、对局陪伴与反作弊优化。这种技术+内容的双重升级,让老游戏焕发新生命。
值得关注的是,长青游戏已形成一套工业化运营体系,手游季均活跃用户500万,端游200万;年流水超40亿元;
内容更新节奏加快,如《火影忍者手游》通过新角色拉动日活与流水双增长。
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持续的内容迭代与技术创新,将游戏从产品转化为服务,从而穿越市场周期。
▌AI战略,从成本投入到增长引擎
马化腾在财报中多次强调AI的战略地位:“现有高质量收入的经营杠杆,将消化AI投入成本,并创造长期回报。”
智能NPC提升沉浸感(如《和平精英》的AI队友)、算法优化匹配机制、生成式AI加速内容生产。
AI反外挂系统降低安全成本,用户行为分析助力精准营销。
微信内的AI助手、元宝应用与游戏联动,构建社交+AI+游戏的闭环。
财报数据显示,腾讯一季度研发支出达189亿元(同比增长21%),资本开支更暴涨91%至274亿元,重点投向AI算力与人才储备。这种不计短期成本的投入,折射出腾讯对AI重构游戏行业的野心。
▌游戏巨头到内容领袖的蜕变
腾讯46款新游储备虽多,但《三角洲行动》《暗区突围》等同质化射击品类占比过高,能否突破品类天花板存疑。
随着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内容驱动,传统渠道分成模式面临变革压力。腾讯高管在财报会上直言“应用商店分成过度倾斜”,呼吁全球生态更均衡。
AR/VR等沉浸式体验技术尚未大规模落地,若竞品率先突破,可能动摇现有优势。
未来,腾讯目标将海外收入占比从30%提升至50%,通过中国研发+本地运营抢占新兴市场。
从工具辅助迈向AI原生游戏,探索动态叙事、自适应难度等新玩法。
手握超40个全球IP改编权(如《沙丘》《异人之下》),试图以IP矩阵对冲单一产品风险。
▌游戏行业的双轮驱动时代
腾讯Q1财报同样也揭示了一个趋势,游戏行业正从流量红利步入技术红利+全球化红利的双轮驱动时代。
AI不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增长引擎;全球化也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必修课。
作为玩家,我们乐见技术推动体验升级;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更期待腾讯能真正跨越大而不强的质疑,用更多《黑神话:悟空》级的原创内容,证明中国游戏的创造力。
*每天推送游戏资讯、新游推荐、游戏杂谈等,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游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