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跟“智能语音客服”讲道理?

你刚张嘴,它就打断你:“请您用标准普通话说出服务项目,比如‘余额查询’、‘人工服务’。”你忍住火说了“人工服务”,它偏偏听成“转账服务”;你提高音量再说一遍,它沉默三秒告诉你:“我没听清,请重说一次。”

到最后,你和一堆代码互相拉扯、你说人话它听不懂、它按流程你快崩溃……这,大概就是某些系统化流程带来的“人机融合”版现代悲剧。它们无懈可击,却冷酷无情;它们滴水不漏,却从不分青红皂白。

先请大家看条报道,一名眼球缺失盲人男性,到营业厅去办卡。但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些机构,让你刷脸都是轻的。如果是银行,严格点还要到辖区派出所打证明。

可眼球缺失的盲人,面部识别这一关过不了怎么办?

凉拌!哪怕眼球缺失,哪怕他的残疾证上也明确标注为“视力残疾人”,也没用,营业厅也要求“必须把眼睛睁开”。

动不动就说科技造福人类,这样使用所谓的科技,究竟是造福,还是造难?如此荒诞不经的画面,说句实话,我觉得放在电视剧里都可能会因为太扯淡而不过审。但在现实中,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可这样一来,又有一个新问题产生了。既然你们把事情和程序弄的如此“正式”,分毫不差,丝毫不让,那么请问那些公职人员又是怎样做到冒充残疾人来骗取补贴的?

真残疾的人要刷脸,冒充的难不成反而不用?看得见的残疾,你们不信;看不见的,反而狂摇尾巴?这其中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或者是存在了什么人间至理。

现实的黑色幽默,是你必须掏出眼珠子证明你看不见,但只要你有人脉,哪怕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能评上“全盲”享补贴。人设越惨越容易被质疑,演得好反而一路绿灯,这不是现实的滑稽,而是公平的溃烂。

刚刷到的极目新闻的报道:绥化多名公职人员,被人爆料假冒残疾人骗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且其中一个特级教师骗补的残疾理由竟然还是:言语二级残疾。

这种内容,我反正是看得目瞪口呆。言语二级残疾,一般不是脑瘫或者脑损伤后才会导致的吗?这样还能当特级教师,大哥们是不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了。

再者,言语二级残疾的临床表现包括发音器官异常,说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以至于需要借助手势或者辅助工具来表达。请问这样的特级教师怎么上课,怎么教书育人?

如果说盲人被要求睁眼是一种侮辱,那么“言语残疾的教师”这种操作,就是对智商的凌迟。

现实之荒诞莫名,已令人汗流不止。诚如新闻报道所说:这也太讽刺了吧?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待,真的会让人崩溃,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对普通人的针对是否过于明显,这样的区别对待,究竟是为了“防止作恶”,还是本身就属于一种作恶。

和这类事件最相似的,莫过于银行取款。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限额,刷脸等现象导致取钱变得非常麻烦,有些地方甚至被曝出来过得去属地派出所开证明才能取足够的额度……于是问题来了,如此严苛严肃的程序,那些诈骗分子们又是怎样一次性把钱套走的。

千万不要说并没有那么复杂,的确不针对全部人,有些地方的银行会正常一点,但不是所有。

还是极目新闻发布的报道,5月15日消息,有名男子在某社交平台上爆料,称他姑妈之前因为摔伤到医院治疗,然后她女儿带着她的身份证到银行取最后一笔5万块的存款用来治病,结果被银行卡住了。和那个让眼球缺失的盲人睁开眼睛一样,银行要求“摔断腿的姑妈,也就是账户本人亲自到场办理。”

更讽刺的是,最后家属为了把这笔钱取出来,还是妥协了。妹夫和家人用轮椅把姑妈抬到了银行门口……更无奈的是,即便如此,还是弄了一个多小时,银行都要下班了,钱还没取出来。而姑妈,倒在了银行门口……



古人有句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此处应该再加一句,银行有下跪之需。不是么?否则何必把一个病人和其家属,逼到这种地步。

说实话,我真觉得电视剧拍不出这样的剧情,因为太过于雷人了。而且这种内容,若不是媒体报道,人们恐怕都不敢信。我便是如此,昨晚就在某音上看到了这位家属的爆料,但一时间,因过于离谱,而难以置信。

可现在看来,恐怕我还是低估了现实的荒诞程度。



盲人被要求睁眼,瘫痪病人被抬去刷脸,真残疾的人寸步难行,假残疾的人却一路绿灯。

有人说,这些流程是为了“防止违规”,可谁都看得出来,当事情出现比对,他们很多时候防住的,往往不是恶人,而是那些最无力的普通人。

真有权有势的,哪怕是装瘸装聋,也能骗到补贴;真有急难的,就算抬上门口,也未必能取到救命钱。

这合理吗?即便你有好的初衷,操作上若是僵化、失情、失公,那对文明而言,依旧是种枷锁与镣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