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说‘里仁为美’,咱们社区现在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可不就是现代版的‘里仁之美’吗?”5月8日,在梁山县幸福街社区的“水浒书房”,退休教师黄风华向社区群众讲述着“里仁”文化的传统含义,黄老师的通俗讲解引起了在场群众的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梁山县梁山街道幸福街社区开展“里仁”文化宣讲活动。

梁山县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求,创新开展“里仁”文化宣讲活动,通过锻造宣讲队伍、筑牢传播阵地、精准滴灌课程的“三维矩阵”工作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有机融合,将仁爱精神深入融入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独具梁山特色的文化宣讲新路径,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梁山县水泊街道青龙山社区开展“青邻聚”公益集市活动,表彰了16位“最美妈妈”。

构建“三色队伍”体系,打造多元共治宣讲矩阵

红色先锋队强化政治引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发动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老干部加入“里仁”宣讲核心团队,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支部书记示范讲、退休党员巡回讲”三级宣讲机制。创新“政策直通车”宣讲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方言快板、情景短剧等文艺作品,推动理论宣讲进村居、进网格、进家庭。

本色百姓团激活群众力量。建立“百姓名嘴”人才库,吸纳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等基层代表加入团队,开发“家风家训”“创业故事”等特色课程包。实施“群众讲给群众听”工作法,举办邻里故事会、庭院微讲堂等特色活动,以群众视角讲好基层治理故事。

彩色社会圈凝聚专业合力。整合文艺团体、社会组织等团队资源,组建“文化轻骑兵”文艺宣讲服务队。创新“文艺+宣讲”模式,创作“里仁”系列文艺作品15部,开展了“幸福友邻”邻里汇、“梁善荟”公益集市、“文化赶大集”“非遗赶大集”等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梁山县水泊街道郝山峰社区开展“里仁”文化宣讲活动。

打造“三型阵地”网络,构建全域覆盖宣讲格局

枢纽型阵地强功能。以功能齐全的社区书屋为核心,打造集学习、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里仁”宣讲枢纽。在开展理论宣讲的同时,举办传统文化沙龙、邻里议事会等活动,成为邻里交流的“精神驿站”。

分布型阵地拓覆盖。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建立“15分钟宣讲服务圈”,开展“点单式”宣讲服务,每月定期举办讲座,开发“幸福宣讲亭”“小巷红旗手”“民事无忧我来讲”等特色宣讲活动,促进居民在学习交流中增进邻里互助。

智慧型阵地促融合。构建“线下+线上”双轨传播体系。线下通过社区宣传栏、文化墙展示宣讲成果;线上借助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传统文化、邻里和谐等主题内容,实现居民随时随地学习。

实施“三类课程”工程,提升精准服务治理效能

矛盾调解课程促和谐。开设“社区矛盾调解技巧”系列课程,培育专业解纷宣讲队伍,提升调解员能力素质,有效化解邻里矛盾,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美德传承课程树新风。常态化开展“孝亲故事汇”活动,邀请老人讲述孝亲故事,开展“孝善文化”“家风家训”等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家庭建设课程筑根基。推出“智慧父母成长公益课堂”,邀请专业婚姻家庭咨询师授课,开设《学家庭教育 做智慧父母》《婚姻加油站》等精品课程,引导居民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平安。

文化治理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群众需求。梁山县通过“里仁” 文化宣讲的创新实践,推动仁爱精神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绘就了“理论浸润、文化滋养、邻里和谐”的新时代文明画卷。下一步,梁山县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推动“里仁”文化在乡村振兴等更多领域落地生根,让传统美德成为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强精神动能。

(通讯员 庄严 侯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