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安宁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准备着与危险较量,用生命守护人民的安全。他们,就是消防员。在充满劳动荣光的5月,杨浦区红领巾记者团的小记者走进国定消防救援站,开展采访实践活动,近距离了解消防员的世界。

1

多样装备,科技助力救援

消防员哥哥热情地展示介绍了他们的 “好帮手”—— 各种专业装备。灭火类工具中,水带和水枪是灭火的主力军,能精准地将水送到熊熊烈火中,浇灭肆虐的火苗。破拆工具也十分重要,无齿锯可以轻松切断坚硬的金属,液压扩张钳则能撑开变形的物体,为救援开辟通道。防护装备更是消防员的 “铠甲”,隔热服能抵御高温,消防头盔保护头部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辅助装备,小小的无人机和红外线热成像仪发挥着巨大作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就像消防员的“透视眼”,在浓烟滚滚的火场中,能快速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无人机则能飞到高层火场上方,探查情况,要是消防员亲自上去,不仅耗费时间,还十分危险。消防员们每天都会认真保养这些装备,检查头盔、消防服有没有破损,破拆工具还有没有油等,确保它们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

严格训练,练就过硬本领

消防员们的救援任务类型非常多样,不仅要灭火救援,还要解救被困人员,在地震等灾害现场也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守护者。


在救援现场,每个消防员的平均负重在120斤左右,这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常,他们会进行单兵训练和分组训练。单兵训练根据个人业务技能展开,比如铺设水带,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搭云梯更是考验技巧和胆量。分组训练则注重团队协作,3人协同架设三脚架,6到8人进行模拟救援训练。


图为AI生成

这些训练虽然又苦又难,但消防员们凭借着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信念,不断坚持。他们还会向经验丰富的老消防员请教,通过各种媒体学习救援技巧。打篮球也是他们增强身体素质的方式之一。正是这些努力和付出,让他们在面对危险时,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冲在前面。

3

坚守初心,投身消防事业

一位有着12年消防从业经验的消防员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他说,小时候看到消防员冲进火场的英勇身姿,心中便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立志要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消防员。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一场大火让他印象深刻。当时,整个粮油市场全部烧光,大火熊熊燃烧,置身漫天火海之中,他的内心特别紧张,但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救援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技术不断涌现,比如新型的化学品、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等等,针对不同的燃爆物要采用不用的救援技术和装备,消防员必须持续学习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最后,他鼓励想从事消防员职业的同学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做好不断学习和挑战自我的准备。


4

重视消防,共筑安全防线

消防员哥哥说,中小学生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用火用电时,千万不能玩火,要远离打火机、火柴;使用电器后,充电结束及时拔掉插头。楼道和阳台不要堆放易燃杂物,保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如果遇到火灾,一定不要乘坐电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安全出口标志迅速撤离,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如今,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很流行。他们也利用了许多新媒体技术来宣传消防知识,如制作消防科普短视频,展示消防员训练的坚韧和救援的英勇;用动画演示火灾逃生技巧;开展消防知识网络直播问答,让大家在互动中学习消防知识。作为小记者,牢记消防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本领,积极传播和践行安全理念,共筑消防安全的坚固堡垒。


当采访接近尾声,刺耳的警铃突然响起,方才还和我们谈笑风生的身影瞬间化作跃动的蓝色闪电,向消防车集结,60、59、58.....墙上的出警计时器不停闪烁,我们还未从惊慌中回过神来,消防车已经驶出消防站。与时间赛跑的出警60秒,让我们更加真切感受到消防员这份职业的责任与担当重若千钧。

望着呼啸而去的消防车,小记者们攥紧了手中的采访本。那些被精心养护的装备此刻正奔赴战场,而它们的主人,永远在看不见的角落为我们负重前行。希望他们出警顺利平安!

文字|王若琳 王栩骅 陈子涵 孟子淇(杨浦区红领巾小记者)

编辑|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