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如今它们已历经五十余载岁月变迁,虽多数被新时代的浪潮悄然淘汰,却在时光里沉淀下满满的回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那些镌刻着时代印记的老物件——它们或许蒙着岁月的尘埃,或许带着手工的温度,却藏着几代人的生活密码。这些“老伙计”,如今很多年轻人可能已叫不出名字,却曾是无数家庭的“心头宝”。让我们一起推开记忆的门,看看那些年农村生活里的“老面孔”,能否唤醒你沉睡的时光碎片?
1- 犁:主要用于翻耕土地,通常由牲畜牵引,人在后面扶着,可将土壤翻开,为播种做好准备,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
2- 耙:一般在犁地之后使用,用于破碎土块、平整土地,使土壤更加松软细腻,有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
3- 耱:用藤条等制成,由牛或马等牲畜牵引,人站在上面,可进一步平整犁完的土地,利于耕作和播种。
4- 板车: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作用巨大,主要用来拉粮食、柴草等重物,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和父辈的辛勤汗水。
5- 石磙: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脱粒工具,通过牲畜拉动,将稻谷等农作物从稻秧中脱离出来,在打谷场上经常能看到。
6- 煤油灯:在没有通电的年代,是农村主要的照明工具,通过燃烧煤油来发光,照亮了人们的夜晚生活。
7- 搪瓷缸:具有坚固耐用、不易破碎的特点,常用于喝水、吃饭等,在当时的农村家庭中非常常见,上面通常还印有各种图案和文字。
8- 针线笸箩:一般用柳条或藤条编织而成,用来存放针线、纽扣、顶针等缝补衣物的工具,是奶奶辈们做针线活时必不可少的物件。
9- 鞋楦:又叫鞋楔子,新做的布鞋放入鞋楦后,能使鞋子更合脚,起到定型的作用,让鞋子更加美观和舒适。
10- 风箱:与炉灶配合使用,通过推拉风箱产生风力,使炉灶内的柴火燃烧更旺,用于做饭、烧水等,是农村厨房中的重要工具。
11- 石磨:用于磨面粉、豆浆等,通常由上下两扇圆形的石头组成,通过人力或牲畜拉动,将粮食磨成粉末或浆液,是农村加工粮食的重要工具。
12- 碾子:由碾盘和碾磙组成,主要用于碾压谷物、豆类等,将粮食去皮、碾碎,使其成为可食用的状态,一般放置在户外的碾房里。
13- 漏瓢:通常将葫芦劈成两半,然后钻上几个眼制成,可用来加工面食,也可用于制作粉丝等。
14- 饸饹床子:用木头或金属制成,将荞麦面、高粱面等面团放入其中,压出细长的面条,直接落入锅中煮熟,是制作饸饹面的专用工具。
15- 簸箕:一般用藤条或竹篾编织而成,用于除去粮食里的杂质,如在扬场时,可把粮食中的土、杂草等簸出去。
16- 有线广播: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有线广播,人们可以通过它收听新闻、歌曲、戏曲等,丰富了当时农村人的精神生活。
17- 蓑衣:用棕皮编成的雨衣,穿在身上可遮风挡雨,是农民在雨天劳作时的必备雨具。
18-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在农村的会计、供销社等地方广泛使用,用于算账、记账等,通过拨动算珠进行数学运算。
19- 老式织布机:曾经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奶奶辈们用它织出结实耐用的布料,为家人制作衣物,见证了当时农村的纺织手工业。
20.你们知道这件东西叫什么吗?有什么用呢?欢迎评论区分享?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物件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朋友们还知道哪些老物件呢?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