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全面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致力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沙县岩孔街道东光社区。吴艳禹摄

走进西洛街道开化社区,阳光透过新栽的银杏树洒在整洁的路面上,两侧的鲜花开得正艳,整洁的道路旁,村民们正在闲适地唠家常。这样恬静美好的画面,正是金沙县“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成效的真实写照。

西洛街道开化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宏耀告诉笔者:“我们开化社区近两年来,环境卫生,村庄的清洁相比前几年有很大的改变,很多的老百姓也非常认可。”

笔者来到岩孔街道东光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硬化一新的村道,村道两旁,整齐的篱笆墙内种着各色花卉……


金沙县岩孔街道东光社区村民家庭院门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吴艳禹摄

岩孔街道东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璇誉说:“之前我们这里环境还是有点差。垃圾存在乱丢乱放,污水有乱排的情况,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社区建起污水处理终端,设置统一垃圾箱,曾经的卫生死角变成公共花园。“

岩孔街道东光社区村民杨成英笑着说:“现在不用自己捡垃圾,村里随时都干净,住着舒心!”

如今,行走在两个社区,看不到一片纸屑,闻不到一丝异味,取而代之的是花香阵阵,鸟鸣声声。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正是金沙县“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结出的硕果,也是居民们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


金沙县岩孔街道东光社区东村厨房。吴艳禹摄

为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金沙县创新工作方法,以系统化、精准化的思路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笔者近日从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金沙县通过科学制定“三步走”实施计划,配套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从摸底排查到集中整治再到长效管理的闭环工作体系。这一创新做法既确保了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又为建立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农业农村局环资站主任高勇说:“金沙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步走’实施计划与配套工作方案。第一步为摸底排查阶段,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逐村逐户开展调查,全面摸清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等底数,建立详细台账。第二步是集中整治阶段,根据地域特点,采用‘以村为单位’的方式推进清理工作;在人口密集的乡镇,优先开展主干道及公共区域的整治。第三步为巩固提升阶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制定了《金沙县“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创新机制激发治理活力

金沙县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保洁公司参与垃圾清运和设施维护,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9.18%。同时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动员,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在资金保障方面,今年计划投入3087.68万元,整合乡村振兴、环保、水务等多部门资金,为环境整治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突破提升治理成效


西洛街道开化社区。胡凤至摄

在垃圾治理方面,全县已投放垃圾箱1875个、垃圾桶3429个,配备转运车辆64台,行政村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达96.15%,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全覆盖。截至4月,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1653吨。

残垣断壁清理坚持“六个原则”,采取“六个一批”方式推进。目前摸排出的1098处残垣断壁中,危旧房已拆除1栋,挂牌管理44栋;废窝棚废圈已拆除8处。

农村改厕工作有序推进,2025年计划改造2000户,获省级补助519万元,目前已完成50户三格式化粪池建设。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已达64.16%,预计年底提升至75.14%,超额完成市级目标。

长效管护巩固治理成果


西洛街道开化社区“德礼诚仁廉”文化墙。胡凤至摄

通过清理乱堆乱放点位4000余处,乡村道路通行更加顺畅,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金沙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效常态化,让群众持续享受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

随着“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金沙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下一步,金沙县将持续发力,巩固整治成果,不断探索创新,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胡凤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