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鞠辉 蒋天
今年是中国欧盟建交50周年。近日,中欧双方领导人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和欧盟(前身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50周年。中方宣布欢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适时联袂来华举行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还将举行战略、经贸、绿色、数字等高层对话。未来一段时间,双方还将举办多场庆祝建交的高规格招待会,以及经贸、文化、青年、体育、学术等领域系列活动。
半个世纪以来,中欧交往对话日益紧密,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合作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成就彼此,也惠及世界。
中欧关系50年成果丰硕
“50年来,中欧关系经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保持稳定发展势头,既造福双方人民,也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中国驻欧盟大使蔡润近日在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的文章中写道,“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欧关系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
20世纪70年代,冷战背景下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中国处在改革开放前夕;欧洲共同体刚刚成立,战略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希望摆脱美国掌控。在此背景下,1975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来访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举行会见,宣布中欧建交的决定,这是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建交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会见索姆斯时递上一杯中国茶,意味深长地表示:“中欧合作不是权宜之计,是面向未来的桥梁。”
50年过去,中欧双边关系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关系水平不断提升。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欧盟总部进行历史性访问,提出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强调50年来,中欧关系不仅助力各自发展,也为世界和平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4月,李强总理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指出中国和欧盟互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高度互补、利益紧密交融。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欧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
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目前已对24个欧盟成员国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单方面免签政策来华的外国人总人次同比增长 1200%,欧洲人占其中多数,中国大城市街头的欧洲游客络绎不绝。5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随着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交往,双方交流和理解将更加深入,这将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欧洲遭遇特朗普2.0“背刺”
中欧建交50年历史节点,恰逢逆全球化势力抬头的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极力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意图在全球强行构筑关税壁垒。欧洲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历史上在政治、经贸、安全防务等领域形成了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导致当下在安全、经贸等领域遭遇发展困境。
安全合作上,特朗普多次要求北约成员国提升国防开支,甚至要求其将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提升至5%,否则,美国将撤回或大幅削减对北约的军事支持。欧盟3月份提出一份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成员国在军费分摊、对乌援助等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经贸投资上,特朗普2月份在上任后首次内阁会议上表示,“欧盟成立就是为了搞砸美国”,“欧盟真的占了我们很多便宜”。特朗普威胁称,如果欧洲伙伴不改变其经济行为,必然遭受美国的高额关税。5月6日,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专员谢夫乔维奇表示,美国关税已经覆盖欧盟输美商品贸易的70%,在美国对药品、半导体等产品开展进一步调查后,这一比例将升至97%,“这样的情况不可接受”,欧盟“不能坐视不管”。最新数据显示,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使德国未来4年累计损失2900亿欧元,占GDP的1.6%。
共同价值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月份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进行猛烈批评,称欧洲正背离“基本价值观、与美国共同的价值观”。
国际治理上,特朗普甫一上任便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等欧盟倾注了巨大心血的多边机构,与欧盟倡导的多边主义背道而驰。欧盟虽极力呼吁维护来之不易的国际治理体系,但缺乏制衡美国单边行动的实际能力。
政治分裂与右翼势力挑战上,特朗普与欧洲右翼加速融合,试图通过“分而治之”削弱欧盟团结。意大利兄弟党、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联盟、西班牙呼声党、荷兰自由党等已经不同程度地成为执政党、进入执政联盟或进入欧洲议会。这些右翼政党或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或反对移民,对欧洲建制派执政构成严峻挑战。
中欧合作是相互成就的必然选择
“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6日表示,只要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不会形成;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逆转。
对欧洲而言,中国产业链完整,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市场规模巨大,经济总量与购买力持续增强,无论欧盟“单一市场”建设到何种地步,都无法与中国市场同日而语。
对中国而言,欧洲科学技术及高端产品领域优势明显,荷兰光刻机、法国奢侈品、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作为绿色产业等新兴经济增长领域规则制定者,欧洲有能力为中国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安全提供助力。除具体领域合作外,欧洲是突破美国全面遏制围堵,稳定外贸的重要途径。
中欧建交之初,周恩来总理指出,“中欧合作不是权宜之计”;50年后的今天,中欧更应深刻认识到,中欧战略靠拢不是双方应对特朗普执政压力的应急之策,是中欧双方在产业链、经贸合作、多边国际秩序等多领域的深度利益融合。短期内,这种趋势可能因美国政策摇摆而波动,但长期来看,中欧合作将成为重塑“多极化世界”的关键因素。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