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363字 | 阅读需6分钟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祖先以石器等作为工具,用粗犷、自然的方法进行石刻,以记录他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天地万物的形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欧洲南部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被认为是已发现的最早期的岩画

中国境内至少存有约十万余幅古代岩画,分布在东起大海之滨的连云港,西达藏西阿里的日土,北至大兴安岭,南到左江沿岸,包括20多个省区,遍及100个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这其中就包括岩画数量上最多的贺兰山岩画群。

时间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1969年初春,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的,时年20多岁的李祥石作为下乡干部,被派往宁夏贺兰县参加金山公社的“两教”(即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教育)试点工作。在一次检查工作期间,信步游逛的李祥石在贺兰山口发现了一块突出的巨石,上面刻画了牛、马、羊、骆驼、虎等许多动物,还有一些怪兽模样的动物根本叫不上来名字。


诸多岩画中最有名的一幅,太阳神岩画

再继续走下去,不仅是动物,岩石上还画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人类。乱石嶙峋,北风萧萧,这里是人烟稀少的塞外之地。眼前这些不知何人何时所做的画作让李祥石是又惊喜,又害怕。当晚,李祥石向村子里的老人询问石刻画的来历,老人们都说不清楚,只说是爷爷的时候就有了。

第二天,李祥石又央求与他一起下乡的王社长,再给他一天时间,他要仔细看看山墙上的画,这一次他又发现了更多,更惊奇的岩画。时值“文革”期间,李祥石本人也并非专业考古工作者,所以在好奇之后就将这件事情暂时搁置。直到近10年后的1978年,他无意中从《科学知识》杂志上了解到,贺兰山里的那些“石头画”是有重大考古价值的岩画。于是他独身一人再次回到了贺兰县,找到了更多更惊人的图案。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农业学大寨”引水修渠的缘故,一部分岩画被炸掉了,其中就有一幅当地老人所说的,十分珍贵的西夏王李元昊的出行图。


岩画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刻在山体上


一些岩画上的符号已经有了甲骨文的雏形

当时还在贺兰县科技卫生局工作的李祥石,感到如果再不实行保护的话,这批珍贵的岩画很可能将不复存在,于是他主动要求调到贺兰县爱卫会工作,一边投入到岩画研究,一边向政府及媒体呼吁对岩画进行保护。1983年9月,经过多年积累和几个月的辛勤写作,李祥石终于完成了《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调查报告》,并将这篇稿件寄到《文物》编辑部。《文物》编辑部随后又将李祥石的调查报告转到宁夏博物馆,贺兰山岩画这才被文物考古界所知晓。

到了1984年,经过李祥石的努力,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对贺兰山岩画进行了报道,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也走上了正轨。李祥石后来也成为专业的岩画研究者,被聘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后出版了多篇与岩画有关的论文与著作。


岩画上的人面绘画

几十年来的保护研究,文物工作者们清理识别出人面像群、双羊出圈、太阳神、手印图、大眼睛人面、坑穴之虎等多幅图像,还有不计其数的画在岩壁甚至只是一块石头上的图像,据统计,刻在贺兰山内一条条山沟岩石上的岩画累计超过30,000幅,组合画面在6,000幅以上。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以贺兰山岩画为基础的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入口

实际上,李祥石也并非第一个发现岩画的人,早在他之前的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岩画:

地理志曰:浑怀都尉治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齐平,徙历下民居此,遂有历地之名矣。南去去北地三百里。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水经注卷三 河水》


郦道元像

那么,如此规模巨大,形式繁多又充满神秘感的贺兰山岩画,究竟是何人,又在何时刻画的呢?

在距今8000年到3000年之间,位于黄河中游的贺兰山地区正处在温暖湿润的历史时期,这里树木葱茏,水草丰茂,植物分布广泛。从更大的地理范围来看,我国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阴山以南,燕山、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是一条内陆草原地带。这条草原带由东向西延伸,经西亚南俄草原,直达南欧黑海沿岸,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一条极其辽阔的草原谷地。

这片谷地是包括猃狁(xiǎn yǔn)、鬼方、匈奴、突厥、柔然、契丹、党项等民族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所以岩画最早是由远古时期游牧民族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这是确凿无疑的。


人面像群岩画

至于岩画最早的刻画时期,至今史学界依然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岩画最早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以前,因有些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灭绝;有学者根据人面形象的出现,认为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500年之间);有学者根据将岩画中鹿与虎的纹饰与商周时期出土的文物进行对比,认为岩画年代上限应在商周或略早(公元前1,600—公元前250年)。

需要指出的是,贺兰山岩画并不只有早期少数民族先民所作,而是从商超之前一直到秦汉南北朝,再到隋唐至西夏时期均有刻画,元代以后的岩画制作则多为带有喇嘛教色彩的佛教图案与梵文题刻等。因此,可以说贺兰山岩画沿袭了两千多年。当然,无论是谁刻画的,这些内容都是人类所作,而非一些自媒体吹嘘的是外星人等非自然的力量所作。


岩画部分图形的拓印

贺兰山岩画历经千年的风雨,以古朴野性的风格,挥就了一篇传承了千年之久的历史画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先民们,在文明还未开化的早期,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到了现代幸而有李祥石先生这样负责任的文物工作者,我们才能跨越时空与先人们产生交集,这对于我们当代人又是何其的幸运。

参考资料:

[1] 宁夏贺兰山:难忘的秘境之旅宁夏新闻网2009年09月05日

[2] 李祥石――贺兰山岩画发现第一人 人民网2005年11月16日

[3] 许成 卫忠贺兰山岩画断代研究《文物》1993年9月刊

[4] 薛正昌贺兰山岩画文化《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3月第2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