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度“龙江好人”评选和“中国好人”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地各系统推荐、资格审查、网络评议、专家评审、负面情况核查、社会公示等环节,王莉文等47人(组)当选2025年第一季度“龙江好人”。其中,北林区助人为乐魏子博,敬业奉献李晓旭榜上有名。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平凡铸就伟大,好人就在身边!
向“龙江好人”致敬!为大美龙江喝彩!
魏子博,男,2002年3月生,中共党员,绥化市北林区雷锋志愿者协会青年突击队队长,绥化市北林区青联会委员。曾先后荣获绥化市最美共青团团员,市民政局、疫情指挥部、红十字等多家优秀志愿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黑龙江省“五个100”优秀志愿者。
始终坚信 汇小爱方成大海
魏子博从初中开始参与志愿服务,现在虽然年龄不大,但已是一名有着10年志愿服务经历的老队员了,先后参与孤儿帮扶、助老、拥军、政策宣讲等多个项目,同时还是义务助学助教服务中的优秀教师。
作为志愿者,他的目标是努力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在致力于“望星空暖童心”自闭症脑瘫儿童长期助学中,为了服务好这些儿童,他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用专业知识帮助着更多的孩子,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截至目前,他共参与上百节课,服务时长上千小时。
哪里需要到哪里 事事身先士卒
作为雷锋志愿者协会青年突击队的负责人,他事事身先士卒。在校期间,每逢开学,他都会投身志愿服务,配合老师完成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毕业以后,他引领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校内志愿服务队和雷锋志愿者协会一起参与弃管小区清理、宣传国家政策、陪伴留守儿童,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爱老助老为先锋 用行动温暖身边人
他用行动温暖着老年人的身体,用陪伴走进了老年人的心里,他多次带着水果和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与老人聊天,由于有的老人年龄大,总会反复向他述说他们的经历,虽然老人说的话他已经熟记于心,但是他每次都会表现出第一次聆听的样子。他认为对于老人,最好的就是陪伴。大扫除也是他每次看望老人的必做之事,扫地、拖地、洗衣服,每一次他和队友们的出现都让老人们称赞不已。
应急救援勇担当 他总是机智过人
2022年7月5日下午,在三百胡同北侧发生一起电动车侧翻事故,具有红十字会救护资质的他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运用所学救援知识将伤者从车里搬出来并安置在路边,同时检查伤者伤情,发现伤者有意识,右臂手腕处有明显骨折现象,老人情绪明显过于激动,他对伤者进行安抚的同时拨打了120,并配合医护人员用大悬臂的手法对患者左臂进行了固定,协助救护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是魏子博一直坚守的信念。接下来的前行道路中,相信他一定会继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扬传承青年志愿者的光荣传统,用热情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李晓旭,1972年12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尚志小学教师。李晓旭已在讲坛上耕耘34年之久,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四十余篇,曾荣获省级语文骨干教师、省级三八红旗手、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市、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十佳园丁等荣誉称号。
爱心育人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爱是教育的真谛,付出是教育的源泉。”这是绥化市北林区尚志小学教师李晓旭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李晓旭有的只是一只粉笔,三尺讲台,每天面对的是一些锁碎的事情和一群懵懂的孩子。小学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积累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李老师认为小学老师就是陪伴孩子成长,教育孩子们懂事、听话、长好身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弃学习,能做好这些就是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从教多年,李晓旭老师一直以爱心感染学生,用真诚感动家长。李晓旭班级曾接收了一个智障男孩,此前男孩已经转了三个学校,对于男孩的妈妈孔女士来说,李晓旭已成了她最后的希望。男孩上课眼神发直,反应迟钝,别的孩子一遍能听懂的题得给他讲五六遍,一首简短的古诗他得背一个小时。李晓旭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耐心讲解,采取赏识教育,不断表扬男孩任何一点点进步。男孩逐渐有了自信,学习有了兴趣,看着儿子的进步,孔女士激动的泪流满面,抱着李老师一个劲感谢,称李老师是他们一生中遇见的最好的老师。
爱岗敬业 帮助困境儿童
李晓旭老师多次捐资助学,帮助困境儿童。李晓旭老师的班级曾有个单亲女孩,父亲病逝,母亲带两个女儿靠打工维持生计。一次母亲在饭店切墩儿,不小心切伤手指,露出白骨,为省钱她只是自己简单包扎一下,忍痛继续工作。感冒发烧39.8度,女孩母亲也咬牙挺着继续工作。李晓旭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学期都资助女孩一两千元费用,又帮女孩母亲找了一份晚班的工作,有效缓解了其生活困境。
一次重感冒,李晓旭老师发高烧,浑身发冷,头晕脑胀,在办公室里疼到落泪,脚下飘浮,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即便如此,李晓旭仍坚持站在讲台上,坚守在班级里。她对工作投入了全部精力,对家人却无限愧疚。女儿中考时,她没有陪伴;女儿上大学时,她未去相送;丈夫和母亲手术住院,她未曾陪护,因为她时刻惦记着班级里的几十名学生。这份愧疚,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虽有遗憾,但她从不后悔。从教34年来,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李晓旭兢兢业业,从未因事因病请过一天假。
“要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成了李晓旭从教的座右铭。34年如一日,她对教育教学工作精益求精,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在教育教学的路上不断探索,始终前进。
来源丨北林区文明办
北林发布
微信:beilinfabu
邮箱:blqwxb@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55-8315012
举报邮箱:blq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