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河北沧州中捷产业园区种植的2.06万亩旱碱麦良种已进入灌浆期,再有20多天即可收获,目前正处在田间管理的关键节点。连日来,旱碱麦育种科技人员穿梭在旱碱麦育种基地,指导种植户科学增强小麦的抗逆性,为颗粒归仓打下基础。


中捷产业园区的一片旱碱麦良种长势良好 摄影 傅新春


中捷农科所育种专家张卫军(右)指导农民检查旱碱麦根系情况 摄影 傅新春

旱碱麦良种是保障盐碱地小麦丰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沧州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是旱碱麦良种的重要育种基地,40多年来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3个旱碱麦良种。其中,“捷麦19”已成为专门为盐碱地旱作雨养种植环境量身打造的旱碱麦品种,在沧州运河以东、天津南部和山东北部的盐碱地区深受欢迎。


沧州农林科学院的小麦育种科研人员在检测小麦颗粒情况 摄影 傅新春


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的科研人员在检测麦田土壤的盐分含量 摄影 傅新春

走进旱碱麦繁种标准化示范区,成方连片的旱碱麦田一眼望不到边。今年,沧州中捷产业园区繁种的2.06万亩旱碱麦良种,预计亩产量260公斤,可满足周边40余万亩盐碱地的旱碱麦种植需求。(文 徐文龙)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任梓绮

编审:于国树 崔秩恺

审核:孟 辉

邮箱:zjrongmeiti@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