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5月14日下午,政协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协商议政。

会上,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丁希滨表示,当前,山东省村庄规划正处于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转变期,主要存在县域统筹度不够、规划差异化不足、规划实用性不强、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民参与度不深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坚持县域统筹,实现一体发展。统筹谋划县镇村体系布局,系统构建县域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相配套,统筹考虑产业分布、资源配置、重大建设等空间布局;顺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调整优化县镇村教育、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配置。

立足村情实际,推动分类施策。立足各村落不同发展阶段,针对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等分类编制规划;基于自然条件、区位特征、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差异,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

突出实用导向,促进多规合一。与土地政策相匹配,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优先保障产业融合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等用地需求;与人文风貌相适应,合理确定乡村建设项目布局、规模及空间形态,塑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

集约高效用地,优化空间布局。严格保护耕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构建耕地资源“集约化”管理机制;盘活闲置土地,允许农村集体在农户自愿前提下,依法将有偿收回的闲置土地用于兴办乡村产业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土地管理,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