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穿搭能体现一个女人之美。
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漂亮始终众说纷纭,高低难分。其实可以从两人在同场景下的穿搭对比出来。
《红楼梦》书里有两处细节,对两人的穿搭进行了比较,巧妙透露出两人谁会穿着打扮,谁显得更加漂亮。
1.梨香院里,一人外穿红衣,一人内着红袄
《红楼梦》第八回,林黛玉和薛宝钗第一次在同一场合里呈现出红衣“撞衫”,
林黛玉是天上仙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她应该是清瘦脸古典美女,不会穿大红大紫的衣服。、事实上并非如此。
《红楼梦》第八回,林黛玉寄居荣国府,第一次去薛姨妈家里串门,鉴于外面下雪,所以穿了正常服装外,又加穿了红色褂子。原文如下: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
薛宝钗穿红色衣服,但是穿法与众不同。
林黛玉到梨香院之前,贾宝玉前来慰问。在他眼里,“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薛宝钗取出金锁给宝玉观看时,再次展现个人穿搭。原文如下: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外穿褂子罩着正装,一个外穿半旧衣服内着红袄。直观来看,自然是行走的林黛玉更加漂亮。
毕竟出门在外,女儿都要梳妆打扮;此时的薛宝钗染病梨香院,穿的是家常衣服,自然不如林黛玉光彩照人。
2.一人穿红,一人穿青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天降大雪,李纨请人商议雪后作诗之事。众人齐聚,林黛玉和薛宝钗再次同框“斗美”。
贾宝玉在林黛玉屋里闲坐。他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毡斗篷来,说是李纨有请;随后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原文写道:
林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简单比较,林黛玉雪后穿着打扮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白配红,更显其美、更显其采。薛宝钗穿的是莲青色斗篷,偏紫的蓝色属于冷色调,与雪后冷清不相协调。
两下对比,林黛玉的穿着打扮更胜一筹。
3.衣服的外在之美蕴含着女人的内在之美
衣服是一个人的外在修养。从一个人的穿衣打扮上就能知道一个人修养美德。
从两人衣服品质搭配来看。
林黛玉两次红衣穿着打扮正逢其时,尤其是红色皮衣制作工艺术复杂,质感独特,彰显贵族气息。尤其是穿衣与天气景象互相辉映,天地人融为一体,是大美。
薛宝钗的大袄是棉衣,主要以棉花作为主要填充物,外面一般是棉布等面料;外国丝线做的鹤氅虽然名贵,但穿着打扮时与时节不符,美中有俗。
事实上,很多人更喜欢林黛玉之美。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指出,林黛玉的服饰是“诗性人格的外延”,红衣与雪景的碰撞暗合其“绛珠仙草”的谪仙身份,以“赤色为骨,冰雪为魂”,视觉冲击力天然承载了传统文人对“灵秀之美”的想象。
刘再复在《红楼梦悟》中提出,黛玉的红衣是“个体生命力的张扬”,其美学价值在于“以情抗礼”,红衣踏雪恰似“寒梅破雪”,具有现代性审美中的“反叛张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薛宝钗之美不输于林黛玉。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则认为,薛宝钗的冷色调穿搭是“儒道合流”的象征,“莲青鹤氅”如山水画中的留白,需以“观复”之法细品其“淡极始艳”的深意。
台湾学者欧丽娟则从儒家伦理视角分析,宝钗的冷色系服饰是“礼教规训下的美学自觉”,莲青色鹤氅的克制与其“停机德”人格呼应,体现“秩序中的和谐美”。
传统红学普遍承认黛玉的“第一眼惊艳”,但亦强调宝钗的含蓄美需“剥茧抽丝”方显真容。
4.职场女性打扮的第一秘诀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相比,究竟谁更美?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戏称二人为“红玫瑰与青瓷瓶”,黛玉如“燃烧的火焰”,宝钗似“冷釉凝光”,虽取向迥异,但“火焰总比釉色先夺人眼目”。
掩卷深思,林黛玉的“红衣踏雪”与薛宝钗的“冷色藏艳”,给当代职场女性带来有益启示:
林黛玉的“大红羽氅映雪”展现“着装即沟通”的智慧,启示职场女人需让服饰与场合对话;薛宝钗“莲青鹤氅掩红袄”的穿搭哲学,恰似职场进阶的隐喻——新人宜借冷色调显稳重,高管可于基础款中藏锋芒。
当然,穿搭之美只是外在,职场之上,还要以专业能力为绸缎,思想深度为剪裁,如黛玉一样,用诗魂驭红衣,让美成为穿透时光的“无声宣言”,实现张爱玲笔下“红玫瑰与青瓷瓶”的辩证——既要火焰夺目,也用釉色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