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
为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好审判故事,传递法治声音,也为了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水平,经过调研、征求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共推专栏——“法官手记·做实‘公正与效率’”,与大家见面。
诚邀一线的法官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一次执行、一次接访、一次普法,透过小切口,通过小故事,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公正与效率真正实现。文字宜短,内蕴应长,如有现场视频、照片,读者当会更加欢迎。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发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邮箱:fgsjzgfy@126.com。
我是一位维吾尔族法官助理,入职两年后,组织安排我到老奇台人民法庭锻炼,在全国模范法官、庭长贾维亮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认识贾庭长的人很多,无论是老村长、巴郎子,还有其他村民牧民,一见到他都亲切地喊他“老贾”,他则一一热情打招呼,予以回应。时间不长,我也喊他“老贾”,他愉快地答应着。
老贾其实不老,清瘦的身影,小麦色的脸庞,见人总是微微一笑。
老贾会依春耕、夏收、秋收、冬藏不同时节,随农时变化,引领我们积极主动穿梭于农牧区,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矛盾纠纷即使很复杂,现场冲突气氛紧张,他总能三言两语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用质朴的农家话语把情理法讲到农牧民的心坎里。
那是去年7月底的一天,正值夏粮抢收的季节,来自不同地区的两个收割队的收割机都停在老奇台镇榆树沟村的路边,维吾尔族小伙麦某的车子出场时撞上了来自河北的李某的收割机,因此引发纠纷。农业部门及时赶到现场划分责任,向保险公司报了案,派出所和司法所组织了调解,但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老贾大清早收到求援电话后,迅速带我们赶到了现场。
李某情绪非常激动,“我花两百多万新买的收割机,正着急赶往阿勒泰呢,你这一撞,连人带车给我摞这了,我的损失谁来赔?”他一边说一边拍着收割机的盖子,发出震耳的啪啪声。
“咋啦?我又不是不赔,保险公司说修好把票寄过去就打钱。你凭啥挡着不让我们走?”麦某用带有新疆口音的普通话大声反驳道。
“你交钱我再修,不然你的车也别走。否则我回了河北,你在新疆,我哪里找你去?”李某和三个同伴气呼呼地挡在麦某的车前,一副誓不罢休的架势。
老贾冲我点了下头,对麦某说:“海来麦斯阿达西,我们过来悄悄喧一下。”我随着老贾、派出所的魏教导和麦某来到了一辆收割机的侧后方。
老贾望着麦某,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前我打听了,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挣一万多,正是你们挣钱的好时候,修理收割机损失也许没多少,但你们双方各有5、6个人,好几台车在这僵持不下,这误工损失可就大了。”
麦某望着老贾,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我是愿意赔,可是赔多少,没个哈数?钱给他,我也不放心。”
“我们懂你的想法,我们可以帮你联系附近的修理铺,过来确定受损情况,确定金额。”“修理费用可以直接付给修理的人,到时候让他直接把发票寄过去。”老贾和魏导的一席话打消了麦某的顾虑,他说:“我听你们的,我愿意根据定损的钱数付给修理的人。”
老贾又把李某和他的伙伴拉到一边做工作。信任有了,疙瘩很快就解开。在老贾的主持下,双方确定了赔偿金额。麦某当场给修理师傅转了修理费,给李某转了误工费。事后,老贾还拉了个微信群,告诉大家若后续有什么问题直接线上说,不用抛下手里活计再跑到法庭,来回折腾费时费力还费钱。
跟着师父学办案,从初到法庭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到逐渐放松、渐入佳境,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能,收获满满。他常说:“要将人心比自心,老百姓不容易,在基层就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办好。”“我们的工作不仅关系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更连着民族团结的大事,一点大意都不得。”“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我们要通过工作让老百姓感受到它是温暖的。”这些话在我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我观察老贾调解案件时微微前倾的身影,揣摩他说的话语;学会如何发问、分析问题,以便更快找到事实真相;用心捕捉当事人的细微表情,学会察言观色,琢磨双方激烈“讨价还价”背后的真切诉求,以便更准把握调解底线;学会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文,以便让当事人更好理解法律,体会到司法温情。
前不久,我休完产假,领导为方便我照顾幼小的孩子,把我从老奇台法庭调回院立案庭工作。这天,刚报完到,办公室就走进来一位60多岁、面部黢黑的大爷。他拿着调解书说道:“你看,怎么给我算的利息?我要重新诉讼!”
我接过他递来的调解书,认真倾听他的诉求,并调出之前的调解笔录查阅。心中不禁疑问,为何他这么快就改变先前的调解协议呢?
我还在思考,他却充满质疑地对我说:“你看看!同一个法院,另一个法官给我这样算的利息。”他递过来一份判决书。判决书中按照法律规定依法支持了他的合法利息请求。我重新计算了一遍利息,又把调解笔录中记载的他自愿放弃3000元利息请求的内容复述了一遍。尝试用贾庭长传授的“共情调解法”问他:“您能主动给被告让了3000块钱,说明您和他关系很好呀?”
他沉思了下,说:“我是开商店的,热合买提江是我的老顾客,我们虽然民族不同,平时关系都融洽呢。调解的时候考虑他的情况达成了分期还款的协议,也自愿让掉了几千块钱利息。”
我认真给他说明了调解书是基于查清事实,尊重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问题,关键还不伤和气。听了我的解释,大叔说:“我知道了。你这丫头,能成大事!”
这句夸奖在我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不由得眼眶发热。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师父等前辈的褒奖。他们如胡杨般扎根基层扎根边疆,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公平,用毕生心血智慧在戈壁滩上浇灌法治绿洲。天山脚下,丝路漫漫,驼铃声声,石榴花开。师父,你说的话做的事我都记住了,接过你们手中这盏不灭的灯,我一定会守护好传承好,在新时代、在边疆燃得更亮、照得更远。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人民法院
作者:合地拉·艾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人民法院)
漫画:乔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人民法院)
编辑:杨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