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见过一些女人人设崩塌的那个瞬间。
而且,她们的崩塌,不是因为翻出了多大的黑料,不是因为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
就是3句话,一出口,听的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从此心里就对她打了问号。
毕竟人品这东西,是藏不住的。说出来的话,就像X光一样,照透一个人的三观、修养和格局。
那些人品差的女人,嘴上最容易挂的三句话,真的有毒,那么到底是哪三句话呢?
第一句:“我又没说你!”
这句话听着好像在自保,其实是在推责。
你说她损人吧,她立马撇清关系,“我又没点你名,你急什么?”
你说她阴阳怪气吧,她装得无辜又柔弱,“我就是随便讲讲,不针对谁。”
可她说的内容,分明就是在指责你啊。
比如:你刚刚抱怨了几句生活太累,她立马来一句——“现在有些人啊,天天抱怨工作,却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
你愣住了,她就反咬一句:“我又没说你,自己对号入座干嘛?”
这就是典型的精神PUA,她一般通过操控话语,把你逼疯,然后再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
说这话的女人,每一句话都像是日常闲聊,可其实每一句都带刀,等你翻脸,她还一副你太玻璃心的样子,双手一摊:“我又没说你!”
抱歉,你没说名字,但你全说到点上了。
第二句:“我这人直,不喜欢拐弯抹角。”
这句话听上去是不是挺坦率的?
很多人还以为她这叫真性情,但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我这人直”已经快等同于“我这人嘴臭”了。
什么叫真性情?很多人把口无遮拦当真诚,把伤人不带刀叫有个性,但真性情从来不是不顾场合、不顾他人感受乱说。
比如你新买的裙子,她走过来:“哟,这颜色你也敢穿?不会显得皮肤更黑了吗?”
你剪了新发型,她淡淡一句:“你这发型我前几年也剪过,那会儿刚流行。”
听着像随口一说,但每一句都像在挑刺,像在说:“你就是不行。”
心理学里有个“高自我监控”理论,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总不考虑情境,只顾自己表达欲,那其实是社交低情商的表现。
真正有教养的人,说话会为别人留余地,而不是只图一时嘴快。
所以啊,那些动不动挂嘴边的“我这人直”,其实不是人设,是避风港。
她这话伤人了,还不肯承认,只会一句话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人品不够,才总想着靠性格标签来凑。
第三句:“反正我也不是为了讨好谁。”
听到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女人很独立,蛮值得赞扬的,但请先别鼓掌。很有可能,这不是独立,而是我行我素的托词。
这句话通常出现在两种场合:
第一种,是她说完话没人响应,于是冷场时补一句:“反正我也不是为了讨好谁。”
第二种,是别人指出她的错误,她甩锅说:“我又不是为谁活着,我就这样。”
听上去有点像独立女性的姿态,但实际上,她只是在用忠于自我的口号掩盖自己不肯成长的惰性。
一个有底气的人,从不怕沟通、改进,甚至接受意见,只有那些内心虚弱、怕暴露短板的人,才会死守这句“我不是讨好谁”。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人类最深层的需求,是被理解和接纳。”
我们不是为了讨好所有人,但也不能因此拒绝社会规则、拒绝成长。
一个人的真我不应该成为任性、自私的代名词。
但这个时代,这句话其实有点被滥用了。
有人说话刺耳,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还要别人夸活得真实?办事拖沓,不守规矩,还美其名曰不讨好世俗?
不好意思,这不是你不讨好谁,是你根本不尊重他人。
嘴上说什么,心里藏什么
人这一生,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是写在人品履历表上的注脚。
那些总爱说“我又没说你”、“我这人直”、“我不是讨好谁”的人,听着都在讲自己的优点,其实都在暴露自己的缺点。
她们也许并非十恶不赦,但在言语的角落里,总藏着一点傲慢、一点虚伪、一点我才不管你怎么想。
而这些,就是人品的裂缝。
人品好的女人,不是没脾气,不是不表达,而是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更懂得有时候闭嘴比开口更有力量。
希望上面这三句话,你从来没说过,或者曾经说过,但从现在起,不要再说了。
-The End - 作者-李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