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以来,其对拉美政策给中拉合作造成全方位冲击。其政策核心是“美国优先”和“门罗主义”,旨在利用霸凌手段维护美国霸权,遏制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然而,这种策略忽视了拉美国家自主性的增强、中拉合作强大的内生动力和中拉共同的身份与诉求。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反而可能成为中拉深化合作的机遇。中拉论坛等机制将助力拉美强化集体自主,抵御美国霸权冲击。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周志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特朗普的回归给国际关系构成全方位的负面冲击。从“美国优先”的自私逻辑到“负和博弈”的战略导向,再到“手持大棒”的霸凌行为,特朗普政府彻底颠覆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现行规则,言行举止都把美国的霸权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拉美是最临邻近美国的地缘区域,自然也成为最先感受特朗普霸凌外交的地区。
特朗普的回归使中拉合作环境面临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对拉政策将更侧重“门罗主义”逻辑。经过200年的发展演绎,“门罗主义”涵盖了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排斥域外力量、维护美国霸权、构建西半球联盟体系等重要目标。自冷战结束以来,特朗普是唯一一位公开为“门罗主义”唱赞歌的美国总统,体现出美国保守派对拉美战略发生重要变化。“拉美域内合作以及与域外国家的联动冲击美国在拉美的诸多利益”成为美国保守派的基本共识,因此“门罗主义”成为特朗普对拉美政策的核心理念。
第二,特朗普对拉美政策呈现出强权霸凌的鲜明特色,比如,胁迫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合作,升级对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的制裁力度,以关税要挟墨西哥在美墨边境管理上不断让步。由此判断,特朗普在拉美争取美国利益时可能会强化胁迫力度,美式“大棒外交”将对拉美外交自主构成一定冲击。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近期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谈到,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失误使得中国在拉美的存在显著提升,美国必须夺回拉美“后院”。赫格塞斯的表态在特朗普政府中颇具代表性,然而如此认知忽视了中拉关系取得快速发展的三个基本逻辑。
其一,拉美国家的自主能力不断提升。主权独立和政策自主是拉美国家自独立以来一直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一点在美拉关系中体现得尤其充分。自1898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初步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抵抗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就成为拉美捍卫主权、争取自主的紧要议程。在此过程中,拉美国家不仅积极探索地区一体化的各种路径,而且也努力推进多元外交。比如,冷战期间拉美国家的独立自主外交、新世纪初拉美国家建立排除美国在外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便是上述两种政策思路的典型体现。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既符合国际合作的新趋势,也是拉美国家外交自主的选择,更是拉美国家对冲美国霸权的有效路径。因此,特朗普的霸权回归与拉美国家不断增强的自主能力构成结构性矛盾,其实质不仅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也违背了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将拉美定性为“后院”的政策逻辑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可操作性也是极低的。
其二,中拉合作的内生动力强劲。美国对中拉合作的战略焦虑主要源于中拉高效的经贸合作,而中拉经贸合作的高效源于双方经济的高度互补。这种互补关系不仅体现在贸易结构上,也反映在投资层面的供需关系上。它基于中拉双方对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化水平的一致诉求,而非“去美国化”的政策安排。换言之,中拉合作的效率及效果是建立在相互之间强劲的内生动力之上,符合国际经济合作的普遍规律,而不是针对美国的阵营合作。
2021年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宣言明确强调“持续深化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拉关系”。这一方面体现出中拉双方对合作的一致定性,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中拉高效合作的内在逻辑。既然中拉合作不是建立在“去美国化”的基础上,那么特朗普胁迫拉美国家“去中国化”自然也就难达预期,因为它忽视了中拉经贸合作的活力与动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其三,中拉拥有共同的身份和利益诉求。中拉双方经历了相似的历史遭遇,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记忆,独立自主始终是中拉双方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面临相似的发展挑战,都具有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发展诉求,还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政治意愿。共同的身份和利益诉求是中拉双方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更体现出了中拉合作的深度与厚度。
从过去三届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宣言来看,中拉双方在支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方面都拥有共同的话语和愿景,充分体现出了中拉关系的命运共同体属性。
从目前来看,特朗普对拉美政策具有更强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色彩,且欠缺实质性的对拉合作方案,这意味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或可成为中拉合作的战略机遇期。
首先,中国外交义利观在拉美的感召力会进一步提升。在大国竞争时代,大国守信是最基本的道义。特朗普的言行透露出“帝国主义傲慢”,践踏了拉美国家独立200年来一直努力争取的独立自主权利。相反,中拉关系发展始终遵循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外交所秉持的正确义利观无疑将会吸引拉美国家的更多关注,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也将更贴近拉美国家的政策期待。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其次,中拉经贸合作仍具有可预期性。2014-2023年,中拉贸易年均增速高达8.5%,而美拉贸易年均增速仅为4.8%,中拉贸易显然更具活力。若特朗普对拉美国家加征关税,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中拉贸易便利化谈判进程(中国已与五个拉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若特朗普不能向拉美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援助支持,拉美国家对华的投资期待会进一步走高。总体来看,拉美地区现处在经济低增长、国家治理难度上升的周期,中拉合作的开放高效更符合拉美国家的国际合作诉求。
再次,多边主义将继续成为中拉合作的基石。中拉都是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和受益者。特朗普回归后,美国再次不断“退群”,严重扰乱多边主义秩序。在这种局面下,中拉双方应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强化立场协调,加强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减贫等全球性议题上的合作,携手应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带来的冲击。
2025年是中拉论坛再次更新议程之年,中拉双方应利用好该平台,在推进中拉全方位合作的同时,支持拉美国家加强集体身份构建,凝集地区共识,提升地区治理能力,捍卫自主发展权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An outdated path to nowher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