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原名萧玉成,男,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

萧劲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

早期生涯

1903年1月4日,萧劲光出生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乡一贫农家庭。1919年,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1920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和刘少奇等一到苏联,并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次年转入苏联红军学校。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回国,到安源参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秋,奉命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6师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率部参加北伐,参加了南昌会战、进军闽北、攻克南京等战役。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同年9月初,奉命第二次到苏联,进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学习,并于1930年毕业回国。之后,萧劲光到闽西苏区,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并兼任闽西彭杨军事学校校长。1931年11月,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2月18日,任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委[4],此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后北上开辟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5]。1932年12月30日,任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

1933年,兼任红十一军政委,率部参加黄陂、东陂战役,参与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同年4月,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率部配合东方军入闽作战;8月,奉命回闽赣省军区。之后因为国军主力进入,黎川失守。10月28日,萧任红七军团政委。1935年6月,萧劲光被撤销处分、恢复党籍,并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1936年3月,到达陕北后的萧劲光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1937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参加筹备和出席洛川会议。会后,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1937年12月,担任留守兵团司令员,指挥多次河防战斗,保证了中共中央的治安与防卫工作,并保护与各根据地联系畅通,之后率领留守兵团各部进行大生产运动。1940年,其同王若飞一道为解决晋西事变与阎锡山谈判,促使协定缔结。1942年9月15日,萧劲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10月,萧劲光奔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负责东北部队的整训工作和后方建设。1946年11月,与陈云一同到南满,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此后指挥四保临江战役,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局势,后又参与夏秋冬攻势。1948年5月起,萧劲光指挥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与萧华一起率部组织长春围困战,并攻占长春, 在迫使长春国军投降后,南下参与辽沈战役的沈阳外围作战。

1948年11月,率东北野战军四个纵队,进入山海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1月,任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军武汉,牵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部。5月17日,攻占武汉,任武汉市警备区司令员。8月4日,攻占长沙,任湖南军区司令员、长沙军管会主任,并整顿改编地方武装。同年九月至十月,指挥六个军部队参加衡宝战役,全歼国军白崇禧部四个主力师,解放军部队挺入华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萧劲光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1950年1月12日,萧劲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并兼任大连海军学校校长和政委。同时,还参与组建海军航空学校、海军炮兵学校等海军学校的筹建和扩建工作。8月,主持召开了海军建军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早期建设具体方针为“建设一支现代化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方针和开展海上破袭战的思想;并着手组建中国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初步构建中国海上防御体系。1952年4月,率代表团赴苏进行访问,解决海军的武器装备问题。1954年,萧劲光提出中国海军武器装备三个发展步骤为:争取国外援助成套材料、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进行仿制、逐步做到材料设备自给;自行设计,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海军武器装备研制。同年9月,萧劲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1月,萧劲光领导海军部队,协同陆、空军首次对近沿海岛屿的国民党部队实行联合作战,占领一江山岛;2月,先后攻下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3月,参与领导和接收旅顺口。同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担任首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此后连任两届。1956年6月,出席海军首次党代会,提出“以空、潜、快为主,以潜艇为重点”的方针。9月,出席中共八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8年9月,在福建前线指挥了海军协同陆、空军炮击金门。196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进行了八六海战,击沉国民党偷登部队的章江舰和剑门舰。同年11月,击沉国民党海军临淮号护卫舰、击伤山海号猎港舰(乌坵海战或崇武以东海战)。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后,萧劲光重掌海军工作,并开始主持研制包括092型核潜艇在内的核动力潜艇和导弹驱逐舰。对此,毛泽东声明:“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1979年6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1月,萧劲光请退海军领导岗位;两年后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9年3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其墓地在长沙岳麓山上。萧劲光是最后逝世的大将。1989年4月16日,萧劲光骨灰由合肥号驱逐舰载护撒入东海海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