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决定华北地区最终归属的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半个多月后,解放军华北野战军首先在北平以西的新保安、张家口两地发起总攻,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最宝贝的嫡系主力第35军、第105军等部歼灭。随后,东北野战军也在北平以东敲响隆隆战鼓,准备先拿下塘沽、天津两座港口,防止傅作义集团主力乘船从海路南逃。


塘沽方向地形不利于攻坚

12月21日,东野2纵、7纵、9纵和炮纵进抵塘沽港外围,准备歼灭固守此处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控制出海口。但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塘沽的地形条件实在太复杂,其东边的渤海、南边的海河都无法迂回,西面和北面则遍布盐田、沼泽,徒涉困难。

加之该兵团司令侯镜如是黄埔一期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兵力部署有本有眼,最大限度发挥了那些盐田、沼泽地形的作用,如果强攻,必然伤亡很大。更何况,侯镜如已经将指挥部搬到了军舰上,一旦形势不利,随时可以逃跑,我军也难以实现全歼守敌的目的。


调集34万人先打天津

反观天津方向,虽然也早早构筑了较齐备的城防工事体系,但守军中最精锐的几个师都已调往北平,剩下的8个师要么是新组建的新兵师,要么是被歼灭后重建的“二茬货”,容易攻取。因此,东北野战军很快决定,集中1纵、2纵、7纵、8纵、9纵、12纵和6纵17师,共34万人攻打天津。

其中,1纵、2纵配属20辆坦克作为第一主攻方向,由西向东攻击;7纵和8纵配属10辆坦克为第二主攻方向,由东向西攻击;9纵、12纵各1个师担任助攻,由南向北突破;隶属2纵的独立2师在天津北面负责佯攻,吸引守军中战力最强的第62军151师。6纵17师则担任总预备队。


准备充分29小时破城

攻打天津前,东野各纵队结合此前辽沈战役打锦州、打沈阳的经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准备和动员。各级指挥员全天24小时钉在预定突破区域附近,与尖刀部队营连直至战斗小组长一起熟悉地形。考虑到天津城外环绕着一条宽12米、深3米的护城河,攻城部队用3天左右时间,赶制了芦苇桥、汽油桶桥、门板桥、梯子桥等架桥工具。

为了避免攻城时间过长,导致战士们长期饥渴,还专门要求部队除了准备干粮外,给每名战士准备1颗白菜,既方便携带,也能拿来充饥解渴。正是如此充足的准备,让东北野战军攻城部队一路势如破竹。1949年1月13日10时刚刚发起进攻,次日下午3点就解放全城,全程仅用了29个小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