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夏天,一口冰镇雪碧能从舌尖爽到脚后跟,可现在很多人啜着雪碧,总觉得少了那份痛快劲儿,喝进去之后还感觉黏糊糊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面对网上一片“变味”声,雪碧官方说调整配方是为了“更好喝”,但消费者却不买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我们的记忆出了错,还是雪碧真的“变心”了?
这雪碧,怎么喝着不对劲儿了?
那一口透心凉的雪碧,咋就喝不出当年的激爽了?网上一片“变味”声,配方真被“偷梁换柱”了?这事儿,值得咂摸咂摸。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上了点年纪的人,谁还没点儿关于老物件、老味道的念想?一提起来,心里头就热乎乎的,就好比那大夏天,太阳毒辣辣,人刚从外面疯跑回来,一身臭汗。
这时候,从冰箱里摸出一瓶冰镇雪碧,“呲——”地一声启开,白色气泡争先恐后地往上冒,咕咚咕咚灌下去,那股子激爽劲儿,从舌尖一直凉到脚后跟,痛快!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最近不少人喝着雪碧,总觉得嘴里这滋味,好像跟记忆里差了点儿意思,本来网友们还以为是自己个人的感受。
怎料在网上传开了之后,大家竟然都这样觉得,直到这时,才有网友发现,雪碧竟“偷偷”把配方给改了。
配料表里,老伙计“白砂糖”可能还在坚守,也可能已经悄然退场,反倒是多了几个生面孔:“果葡糖浆、蔗糖素、安赛蜜”。
这下可好,大伙儿跟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似的,七嘴八舌就炸了锅,“我说怎么现在喝着黏黏糊糊的,甜得发齁,一点不清爽!”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还当是自个儿口味变刁了,闹了半天是它‘变心’了!”“以前喝完嘴里是股子清新的柠檬香,现在呢?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甜腻味儿,后味儿甚至有点发苦。”“再也不喝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些抱怨,听着是不是特耳熟?其实也不算啥新鲜事了,雪碧自个儿也早就在标签上写明白了,只是咱以前没留神。
到底是为了味道,还是为了成本?
面对这些议论,雪碧那边也坐不住了,派出了客服,人家态度挺好,解释说这配方调整啊,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算不上什么秘密行动,标签上都印得清清楚楚。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至于为啥要改?人家给的理由是,公司始终把“口味”摆在第一位,这么调整,纯粹是为了让雪碧“更好喝”。
这话听着,乍一琢磨,好像也没毛病,企业嘛,都想让自己的产品越做越好,更受消费者欢迎,这道理谁都懂。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更好喝”上——这标准,究竟是实验室里那几位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说了算,还是咱这些真金白银掏钱买单的普通老百姓说了算?
如果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好喝了”,那这个“更好喝”的说法,又从哪儿来呢?这时就有那脑子活络的人说了,这背后,恐怕还是“成本”两个字在暗中使劲儿。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你想想,白砂糖是什么价?果葡糖浆、安赛蜜这些甜味剂又是什么价?一瓶两瓶可能看不出啥大差别,可要是成千上万吨地生产,那省下来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用成本更低的甜味剂组合,替代掉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白砂糖,利润空间不就挤出来了吗?这其实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图片来自于网络
市场经济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控制成本,争取利润,再正常不过,而且不光是雪碧,市面上好多我们熟悉的饮料,都发生了改变。
什么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芬达,你要是留心看它们的配料表,果葡糖浆也早就是老熟人了,有些还会搭配上蔗糖素、安赛蜜之类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差不多成了行业里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常规操作”,雪碧自己,前两年不还特意出过一款“雪碧1982”吗?卖点之一就是宣称用回了白砂糖。这不就从反面印证了,配料确实变了嘛。
代糖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味”?
说到这些新加入的“甜味担当”——果葡糖浆、蔗糖素、安赛蜜,我们也得简单说道说道。果葡糖浆,主要原料是玉米,甜度比白砂糖高,价格却便宜不少。
安赛蜜和蔗糖素呢,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剂,那甜度,能达到蔗糖的几百倍,而且几乎不产生什么热量,所以很多打着“无糖”“零卡”旗号的饮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按规矩说,只要是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抛开剂量去谈论某种成分有没有害,那确实有点儿不讲道理。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口味这东西,它很主观,却也非常诚实,不少人就反映,这些代糖带来的甜味,跟白砂糖那种醇厚自然的甜感不太一样。
有时候会觉得“假甜”,或者喝完之后嘴里总有点残留感,甚至像有些人说的,如果用量没控制好,后味儿还会带点儿不易察觉的苦涩。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就好比味精提鲜,和真正用老母鸡、大棒骨熬出来的高汤,那鲜味儿,总归是差了点儿意思。
而这事儿其实还牵扯到另外两个挺重要的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厂家说了,配料表上都写着呢,这话没错。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那瓶身上密密麻麻跟蚊子腿似的小字,又有多少人会挨个儿去仔细研究呢?咱买东西,很多时候靠的是过去的饮用经验和对老品牌的那么一份信任。
如果一个经典的、陪伴了几代人的产品,在最核心的配方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是不是应该用更显眼、更坦诚的方式广而告之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比如说在广告里,或者在瓶身上,给个明确的提示:“新配方,口味升级啦!”或者“采用全新甜味组合,带来不同体验!”
这样一来,大家买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喜欢新口味的,可以继续捧场,怀念老味道的,也可以选择其他产品,或者像有些朋友开玩笑说的,干脆响应号召,多喝白开水,既健康又省钱。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雪碧“变味”的风波,其实也照见了我们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以前物质条件没那么好,大热天能有口冰镇饮料喝,就觉得美滋滋的。
现在呢?大家不仅要喝得爽,还开始琢磨健不健康,讲究个“货真价实”,对于那些从小喝到大、看着我们长大的老品牌,咱心里头总有那么一份特殊的感情。
图片来自于网络
既希望它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步,又害怕它改得面目全非,把最初的那份纯粹和本真给弄丢了。
也有人替厂家说话,说现在的雪碧可乐,这么多年价格也没怎么大涨,物价、原料、人工都在涨,厂家不在原料上想点辙,还能怎么办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关键在于,这种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真正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大家新的需求?还是仅仅为了压缩成本,追求更高的利润,为此不惜牺牲掉一部分产品原有的特色和品质?
如果是前者,并且能够开诚布公地跟消费者沟通,相信大多数人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但如果是后者,还拿“为了更好喝”当挡箭牌,那就有点儿把咱当外人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瓶小小的雪碧,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儿,以后买东西,尤其是吃进嘴里的,多留个心眼,抽空瞅瞅配料表,了解一下里头都有啥,总归不是坏事。毕竟,身体是自个儿的,健康也是自个儿的。
至于那些留存在记忆深处的老味道,如果真的渐行渐远,找不回来了,那就让它在记忆里继续美好吧。
参考信息
“雪碧”换了配方?售后:配方并非是近期改动
大皖新闻2025-05-12
“雪碧”换了配方?售后:配方并非是近期改动
环球网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