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高皇中学六(1)班后,学校开足了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课程!”5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在淮南市潘集区高皇中学就读的孙梦雅同学,话语间充满了欢乐。

此前,孙梦雅在潘集区龙窝小学就读,因为缺少音体美教师,学校的音体美课程“时断时续”,让她深感遗憾。“现在音体美课程开足了”“很喜欢音乐课”“体育老师教的运动技巧太实用了”......孙梦雅和同学们接受采访时,脸上都绽开笑颜。一位受访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因材施教,激发我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大家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音体美教师不足,是当地农村小学普遍面临的窘境。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流动因素,潘集区部分初中学生到其他区域就读,出现了中学教师超编的状况。基于这些情况,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探索推进“5+4小初衔接”改革,让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初中就读,共享初中教育资源,助力“五育并举”,推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潘集区教育局负责人黄玉矿告诉记者:“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就读后,学习内容仍是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由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变成5年,初中变成4年。”

改革探索中,潘集区统筹考虑区域学校分布、学生人数、所在学区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将全区36所农村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划入15所农村中学就读。

在潘集区15所农村中学的六年级班级中,语文、数学等主干学科仍由原小学教师继续任教,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课程,则由所在初中学校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保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连贯性。自2020年以来,潘集区共实现初中教师轮岗149人。

如今已初中毕业的王俊曦同学,提起几年前进入贺疃中学读六年级的经历,仍然满心欢喜。“初中有专业体育老师指导,学校运动场地大,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同伴多,不由得就爱上了体育运动。”王俊曦说,自己还在潘集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收获了奖项。

“六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共享中学的功能室、音体美教学器材等教学设施和教师。这样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黄玉矿说,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功能更加齐全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编后·

农村小学音体美教师不足等问题,在共享资源改革中得到了破解,这是潘集区面对农村地区教育困境开展的有效探索。通过重构组合,将数量相对富余的中学小学科教师转岗到六年级任教,推动教师资源配置趋向合理;通过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有力激发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 本报记者 柏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