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两天,我写过一篇关于杨浦第一高楼的文章,结果最近一段就频繁刷到“宝山长滩观光塔”这个项目,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后发现它居然是宝山第一高楼。
这个形似”金箍棒“的建筑,还真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再加上我也住宝山,有种特别的感情,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写写东海边的”定海神针“吧。
02
简介
这个项目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口,在宝山的滨江地区,离吴淞口邮轮码头不太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是以“排风塔”作为设计原点,演变而成的超高层建筑。
所以在地图上,我们看到了郊环隧道从它附近经过。正是因为受到规划越江隧道和沪通铁路等大市政大交通项目规划线型穿越的影响,该项目需要在原地块集中绿地中综合考虑沿江通道越江段浦西风塔的设计。
经过多方沟通协商后,项目成了现在集市政设施与配套项目、服务功能相结合的一体化塔楼。
再说到项目的设计灵感,是来自于中国古典神话《西游记》中孙悟空去“东海龙王借宝” 的传说。所以大家除了能看到“金箍棒”,还能看到下面那个小小的“龙宫”。
这个方案是由DLR Group公司设计的,一个境外公司居然能如此深谙中国的文化,不得不说,里面招了不少国内建筑师吧!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可能都会有一个感觉:金箍棒可比龙宫有意思多了!所以我今天就忽略龙宫,只介绍一下“定海神针”。
03
风塔+
金箍棒总高180米,地上18层,地下3层,呈圆筒状高耸结构。而整个项目除了金箍棒和龙宫之外,还有2栋塔楼,所以总建筑面积有约 185806平方米。
前文说到了金箍棒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地下隧道的排风问题,所以我们就一起看看它是怎么解决的。
按照环评要求,越江隧道的排风口需要在135m以上设置, 因此在垂直布局上,148.3m以下空间优先设置市政隧道的排风道,满足隧道相关的排风要求。
而排风口则是被巧妙的设置在了金箍棒的“金箍”位置,当然是上面那个 “箍”啦。
这个项目我把它的功能称为“风塔+”,那么再看看除了排风之外的其他功能吧。
从方案阶段的图纸来看,金箍棒是内有乾坤啊。除了档餐厅、会所、婚礼教堂以及观光平台等之外,居然还有空中攀岩馆。
而从招商的业态意向图来看,似乎还增加了高空蹦极的功能。就不知道最后实际落地会是什么功能了。金箍棒这么狭窄的空间,能作为使用的功能也不会太多。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放运营了,从现场的标识我们可以看到:15-17层招商了一个“一尺花园”,是集合了观光、餐饮和花园等功能。
因为现在去打卡的朋友不少,所以在一楼会形成排队的形况,但是有“大圣”陪伴,也不会太无聊吧。(如下图)
从以上网友们晒的实景照片来看,金箍棒的整个空间似乎不太宽敞,所以我又去翻出了平面图。
这是一个直径为25米的圆形平面,去掉楼梯、电梯、设备机房等功能之后,所剩面积一半都不到,差不多就250平方米左右。
当我将核心筒位置涂黑之后,大家就发现剩下的空间 确实不大,但是360°环绕的观景效果,也确实无敌。
04
景观
从目前去打过卡的朋友反馈,18层的”风光“确实无敌。话不多说,上图。
往北看,是工业风,这里应该是宝钢的一些产业园。
往南看,这是混合了不同年代的上海城建成果展,最远处就是“陆家嘴三件套”。
往东看,这是长江出海口,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飘着一个个黑点,大自然的波澜壮阔让人不得不敬畏。
往下看,除了传统的西游记主题彩绘外,还有现代的“湖人色系”的球场,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统一了起来。
除了白天之外,这个项目的夜景也是比较炫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05
结束语
将“排风塔”与观光功能相结合,这让我想起了BIG在丹麦将垃圾焚烧厂与滑雪赛道相结合的项目,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将神话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杵在宝山的“东海之滨”, 守护着上海北面的水上门户,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有着美好的寓意。
我们一直吐槽现在的高楼都是千篇一律,如果像金箍棒这样具有文化色彩的建筑,更多一些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