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路140号,曾经的东方贸易大厦。这座曾经红火了十多年,又时常闲置十多年的大楼,如今也开始改造了,大楼的外立面已经更换了新门头“东方金色童年”,据说后期还会继续商业用途。
东方贸易大厦,估计青岛人没有不知道的,一是占据了当年上街里的醒目位置,很多人都会在胶州路下车。再就是当年现代化的营业环境及设施,吸引了远近的市民前来休闲购物。
东方贸易大厦的原址是建于1934年的广合兴大楼,广合兴商号由广东新会人黄玉堂创办于1921年,初时就在胶州路的一层临街建筑中开店,主营生仁生油、土产杂货,后来胶州路140号大楼建成后迁入其内经营。
1949年青岛解放后,这里成了青岛市土产杂品公司所在地,全市各大、小土产用品零售店的商品,基本都从这里批发。20世纪90年代初,这座老建筑被拆除。由青岛市供销合作社投资,在原址筹建东方贸易大厦。
1991年2月4日,东方贸易大厦奠基开工,这是青岛市“八五”期间兴建的第一个重点工程。由东北建筑设计院青岛分院设计,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总承包建设。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建筑共17层,其中地上14层,地下3层。是集商场、办公、宾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商厦。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供销总社第七大商场、青岛市第二大商场。
1992年青岛日报刊登的东方贸易大厦广告
1992年12月28日,东方贸易大厦建成开业。商场营业面积1.1万平方米,为大型二类商业企业,经营品种6万余种。90年代初,东方与国货、华联商厦等大商场一起,以及不久后开业的发达、百盛等大型商场,奠定了中山路商圈的新格局,也使中山路这条百年商街进入到了鼎盛时期。
开业不久的东方贸易大厦,成为人们购物休闲的好去处(王挺摄影)
东方贸易大厦,是当时青岛市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之一。东方的对面就是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胶州路口,所以东方一开业即是每日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90年代初,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每天的客流量接近20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小商品王国”,想想这个数据,近在咫尺的东方首先在商场的位置上就具有了很大的优势。
东方贸易大厦旧影(李黎明摄影)
1996年,东方贸易大厦销售总额达3.7亿元,利润总额1995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山东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是青岛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商业零售企业之一。1997年,“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年内又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精神文明示范窗口”、“山东省管理示范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这两年,也是东方贸易大厦最辉煌的时期。
2006年,东方贸易大厦前(王挺摄影)
1997年,也是东方贸易大厦的一个转折点。当年的10月18日,走过了十七年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结束了它的“马路生涯”,进入了聊城路47号“901”人防重点工程的配套区域内,又有了另一个名字——“901”。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退路进室,可以说加快了东方贸易大厦的衰落。加之中山路商圈的逐渐落寞,以及东部、台东与李村商圈的崛起,再到后期电商的蓬勃发展,线下销售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外资零售业的进入,更是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给全市整个零售业市场格局都带来了影响与变化。
此时,东方贸易大厦的经营已愈发惨淡,风靡一时的商业巨头最终走向没落。2013年3月20日,经营21年的东方贸易大厦关门歇业。
东方闭店后,这栋大楼后期也经过多次改造变身,什么婚庆产业基地、摄影基地、美博城等等,但均不理想,也没有长久的。
回想90年代,先后开业的华联商厦、新国货、东方贸易大厦、发达商厦、百盛......,一座座现代化大型商厦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西部老城区的旅游购物环境,青岛人购物方便多了,选择也更多了,这也是老街里最繁盛的一段时期。
一座座我们熟悉的老商场,曾经的辉煌仿佛还在眼前。但随着传统经营模式与理念的打破,转眼间就陆续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如今,突然发现,好像一个也没了,昨天去看东方贸易大厦的改造情况,才发现国货也关门了,内部正在装修,不知下一步路向何方。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