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正职和副职都属于单位的高层,他们同属于单位的权力中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从分工来说,正职和副职有大不相同。
正常来说,正职的话语权更重,往往其决定性作用,副职则有辅助的成分。
正副职的关系非常微妙。
一、正职对副职既怕又期待
1. 怕副职“抢风头”,盼副职“扛大旗”
某制造业高管曾分享过一个经典案例:
刚升总监时,他生怕副手能力太强威胁自己,事事亲力亲为。结果车间突发故障,他出差三天,生产线直接瘫痪——因为副职习惯了“等指令”,连重启设备的权限都不敢要。
后来他悟了:真正聪明的正职,都懂得把副职培养成“备胎领导”。
- 放权公式:70%决策让副职拍板,20%关键节点把关,10%突发危机兜底
- 分赃法则:功劳往团队身上堆,黑锅往自己肩上揽就像某互联网大厂VP说的:“当领导最忌讳和下属比专业,要比就比谁更会‘用人’。”
2. 怕班子“不同心”,盼团队“共进退”
见过最惨的正职什么样?
某国企处长开民主生活会,五个副职集体沉默。散会后却在小群里吐槽:“他定的方案全是漏洞,但我们敢说吗?上次提意见被穿小鞋三个月!”
高段位正职都深谙“民主集中制”的精髓:
- 会前:单独找每个副职喝咖啡,摸清底线
- 会上:把反对意见包装成“补充建议”
- 会后:谁提的尖锐问题,就让谁牵头解决这招某上市公司CEO用了十年,团队离职率常年低于行业均值。
1. 青铜级副职:领导说啥我干啥
典型症状:
- 汇报材料永远“请领导审定”
- 遇到矛盾就“等领导指示”
- 部门聚餐都要请示“坐主位还是陪席”这种副职最容易被AI取代——毕竟ChatGPT还会主动生成三个方案呢。
2. 黄金级副职:领导没说我先干
某外企总监的升职秘籍很有意思:
每次开完战略会,他都会做两份方案——一份完全按正职思路,另一份加入自己的“私货”。三年后CEO才发现,公司70%的创新项目,竟都源自那些“私货”。
这类副职的生存法则就八个字:做事冲前线,邀功躲后面。
3. 王者级副职:领导不敢想的我来想
见过最狠的副职操作:
某连锁酒店副总发现CEO想裁员又怕背骂名,主动提出“全员轮岗制”——让前台学财务,让保洁考管家证。结果人没少,效率翻倍,还上了热搜。
真正的副职天花板,永远是“用正职的资源,办自己的大事”。
三、正副职相处的注意事项
要学特斯拉的“人机协作”
- 正职当“自动驾驶系统”,把握战略方向
- 副职当“人工干预模块”,处理突发状况某新能源车企的黄金搭档就是这么玩的:CTO专注技术路线,COO带着AI系统搞定执行,两人五年没红过脸。
不要做“连体婴”
某互联网公司的反面教材:
CEO和COO办公室只隔五米,结果COO逐渐变成“高级秘书”。去年CEO被董事会罢免,COO连候选名单都没进——因为“没人见过他单独决策”。
要建立“安全缓冲区”
某上市公司独创的“红黄牌”机制:
- 正职踩线,副职举黄牌:“这个决策可能违反新规”
- 副职越界,正职亮红牌:“请重新评估风险”三年下来,公司合规投诉下降60%。
不是天生合拍,而是把权力游戏玩成了利益共同体;
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懂得在妥协中寻找最优解。
当正职的,别把副职当对手——他可能是你未来的救命稻草;
当副职的,别把正职当老板——你才是他升迁路上的关键票仓。
职场这场大戏里,
从来没有永恒的主角,
只有会搭台子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