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任见:寇准督促宋朝北上抗敌『原创』

01

众所周知,赵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把主要力量放在对内镇压方面。

北宋的前两个皇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均把外族入侵视为“肘腋之患”,而把人民“谋反”和军事政变,看作“心腹之患”。

这就决定了赵宋王朝的一系列法度,大多是针对防范内患而制定的。

北宋政权的绝大部分力量,都消耗在对内控制上,而对于外部强敌契丹,却表现得异常软弱。

契丹由契丹族耶律氏建立的,唐末五代,中原割据混战,而它则迅速发展。

02

公元923年,后梁灭亡后,河北一片混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骑南下,攻占了幽州和安次、潞、三河、渔阳、怀柔、密云等县。

后唐大将石敬瑭为了做皇帝,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在契丹的援助下,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使中原失去了北方屏藩。

后周世宗柴荣,曾为收复失地,重振国防,而致力北伐。

宋太祖时,契丹统治者腐败不堪,国力衰弱,还能与宋相安,但宋朝采取的是保守战略,不敢出击。

03

宋太宗赵匡胤时,宋与契丹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因为契丹缓过劲来了,在这两次战争中,宋军都遭到严重失败。

之后,宋朝“守内虚外”的倾向就更加严重,宋朝廷内,消极妥协的情绪也日益增长。

契丹骑兵间岁南下,河北大平原经常遭受侵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

公元997年,宋太宗之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契丹骑兵乘宋主新立,更加频繁地骚扰边境。

04

公元999年,契丹大败宋军于高阳关,俘虏了宋并、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去。

不久后,契丹再侵高阳关,宋军副都部署王继忠又被俘了。

这两次战争,极大地震惊了北宋朝廷。

边境告急文书频传,说契丹又要大规模入侵了。宰相李沆、毕士安面对强敌压境,束手无策。

六月,毕士安向宋真宗推荐寇准为相。

毕士安说:“平仲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眼下北强入侵,只有寇准可以御敌保国。”

05

八月,寇准被任命为集贤殿大学士,和毕士安同为宰相。

公元1004年,九月,契丹二十万大军,自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受到宋兵阻击,便把兵锋转向东南。

当敌骑南下侵犯。“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主张逃跑。

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

枢密院主管陈尧叟是四川人,小声地提议迁都成都。

他们主张用躲避的办法,应付敌人的入侵。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敌,更表现得惶恐不安。

06

只有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当真宗问他的意见时,王钦若、陈尧叟二人正好在场。寇准心里明白,迁都之议就是他们提出的,但他却假装不知。

寇准说:“不知谁给陛下出此迁都之策?罪可杀头!”

他进一步提出,大敌当前,皇帝应该亲征以决胜。如果御驾亲征,敌人自当遁去,至少可以出奇兵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同时,坚守都城,俟敌疲困,这样,敌劳而我逸,最后我们必得胜算。

寇准的意见,阻止了妥协派逃跑避敌主张的得逞。

07

为了消除王钦若对真宗的影响,寇准把他从真宗身边调到天雄军前线去对付契丹。

寇准派侦查员到前线侦察情况,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

目前敌人已至深州、祁州以东,我方大军在定州及威虏等地,东路别无驻军。应一面调天雄军步骑万人,驻守贝州,派孙全照指挥,遇敌掩杀;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兼以报告敌情。

这样,可以振奋军威,安定人心,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还可与刑州和沼州的军事据点构成犄角之势,以便攻守。

万一敌骑南下,攻人贝州,即应增援定州,向东北进攻,牵制敌人后方,使敌兵不敢纵深作战。

08

寇准特别强调,为了鼓舞士气,争取更大胜利,真宗必须渡过黄河,亲临前线!

寇准一方面同妥协派斗争,一方面积极备战。

积极征召河北等地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加以训练。规定:河北民兵杀敌,所在官军应给以声援,民兵中有杀敌立功者,同样给予奖赏。

寇准还派人携带钱物慰劳河北驻军,并催促财政组织三十万两银子的军费,交给河北转运使,用来收购粮食,充实军资。

次年,契丹攻下祁州,向东南推进,经贝州,直扑澶州城下。

09

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敌骑威胁之下。

事实摆在面前,只有坚决抗敌才是惟一的出路。

怯弱的宋真宗赵恒,在寇准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

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甚至当时的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现对大臣不祥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准促使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

10

当宋朝皇上的车驾缓慢行至韦城时,辽军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从前方飞来。臣僚中又有人劝真宗到金陵躲避敌锋,于是真宗又动摇起来。

寇准懂得把握军心民心和“取威决胜”的军事法则。提醒真宗,在大敌压境,四方危机的情况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

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支持寇准的意见。

真宗的车驾终于北行到达澶州。

选自任见《帝都传奇》第三版第十卷,有删改。

帝都传奇

第拾卷

任见著

内容简介

本书10卷本150章615节330万字,开创为城市“立传”的先河,以立体、丰满的洛阳千载帝都形象,以历史洛阳前世今生的呼吸与脉搏,以都城洛阳特有的兵燹狼烟和婉转风流,以文化比较研究专家对洛阳的独特“见解”,以磅礴跌宕的故事情节,以艺技独运的构思布局,以简约与饱满臻于极致的洗练文笔,以重重蕴藉的文化辉煌和作家特有的深度幽默,将中国历史文化小说的艺术魅力推到了新颖动人的特殊境界,相信读者会惊喜于自己因为这部著作而获得的关于东方文明的发现、立体洛阳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不凡的帝都个性以及大不相同的阅读趣味。

目 次

第一百三十六章 乱世藩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后唐明君………………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五代瞬息………………

第一百三十九章 香艳奇葩………………

第一百四十章 洛阳地脉…………………

第一百四十一章 形胜西京………………

第一百四十二章 留守漫像………………

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境决战………………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下名园………………

第一百四十五章 四道之论………………

第一百四十六章 熙宁变法………………

第一百四十七章 地产预测………………

第一百四十八章 婉约词宗………………

第一百四十九章 靖康灾难………………

第一百五十章 抱朴守素…………………

娟娟与《帝都传奇》………………………

《帝都传奇》总目录………………………

著者任见简介………………………………




台北张教授手持任见《曹操传》台湾版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大唐上阳》(15卷),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