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溪红溪村,村民许正州家玉米丰收了。酉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年来,酉阳深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聚焦“一老一小”等扎实抓好民生实事,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容甜起来。

守牢底线让日子越过越好

酉阳青山环抱的村寨间,一条条硬化路如银链般串起星罗棋布的村舍,特色种养业借势崛起,区域公用品牌破圈突围,山货通过“线上+线下”畅销全国……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酉阳正借助定点帮扶、鲁渝协作等多方力量,加速迈向宜居宜业的和美生活新图景。

沿着毛坝乡细沙河村硬化的产业路向深山行进,路旁整齐排列的蜂箱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望着这条由自己推动建成的致富路,重庆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驻细沙河村第一书记刘念黝黑的脸庞露出欣慰的笑容:“驻村就是要给村上带来发展,带来变化,带来资金和项目。”

刘念的话,正是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扎根酉阳的生动注脚。2021年以来,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聚焦帮扶乡镇交通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改扩建,让曾经蜿蜒的山路成为农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在帮扶集团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的全方位支持下,稻蟹养殖、鲜食玉米、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酉阳山乡大地蓬勃兴起。帮扶集团还在技术赋能、金融助力、市场驱动等方面支持酉阳乡村振兴,2024年直接采购或帮销农产品3662.1万元,为酉阳山货出山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花田乡是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定点联系的市级重点帮扶乡镇。近年来,酉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一切的底线任务,常态化开展精准监测和产业、就业、金融、消费“四大帮扶”,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用好各方面帮扶资源,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从鲁渝协作让黄河口大闸蟹安家酉阳桃花源,到中国民贸携手酉阳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从江北对口帮扶联动长安集团助力酉阳茶油闯市场,到中国石化“易捷”平台上线“酉阳800”系列农特产品;从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输血”,到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团深入田间地头“扶智”……各方帮扶力量汇聚酉阳,让酉阳乡村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强、村民越来越富。

服务提质让短板越锻越长

四月的酉州高级中学,学生在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奔跑,教室里飘出此起彼伏的琅琅书声。这所与重庆八中深度合作的新学校,从2024年4月签约联合办学到9月迎新开学,仅用了五个月,新增高中学位3000个,成为酉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西部教育强县的新起点。

近年来,酉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新建2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校舍8.58万平方米,酉州高级中学、钟多小学、酉州小学等一批现代化校园相继落成;在中石化集团的帮扶下,麻旺中学、板溪小学、黑水中学等乡村校舍完成改(扩)建,办学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成为酉阳人民的骄傲与自豪。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酉阳教育正加快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以集团化办学为引擎,全县100余所城乡学校整合为19个教育集团,构建起资源共享的发展共同体,近三年立项市县级课题30余项;借助“育人酉数”数字化平台精准诊断教学短板,推动薄弱环节专项提升,实现城乡教师共研共学;从东营远道而来的名师团队扎根酉阳二中、职教中心等学校,不仅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更通过党建共建、课程共创,为酉阳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教育提质之外,“三甲”医院创建也悄然填补着酉阳医疗领域的短板。2024年,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批准,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已建成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了28个临床科室、33个专业组、6个医技科室的学科体系,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机制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常驻重点科室,与山东东营的“雁阵式”医疗团队协同作战。他们不仅填补了县域心血管介入等技术空白,更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育了多名本土骨干,推动医疗帮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彩质变。

围绕“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目标,酉阳还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去年,龙潭中心卫生院晋级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家乡镇卫生院获评乙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酉酬、李溪中心卫生院纳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如今,乡镇卫生院在常见病诊疗之外,还可通过远程诊疗平台上传病历资料,邀请县级专家实时会诊,为疑难病症制定精准治疗方案,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打通健康守护的“最后一公里”。

民呼我为让笑容越来越甜

春日的酉州大地,阳光明媚,洒在各个村寨。老人们围坐在老年食堂的餐桌旁,品尝着热气腾腾的“暖心饭”;老旧小区里,新铺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加装的电梯让居民上下楼不再犯难;“酉诉即办”服务平台里,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酉阳紧扣群众需求,通过老年食堂全域覆盖、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诉求响应机制创新等民生实事,让城乡居民的笑容愈发灿烂。

在养老服务领域,老年食堂成为托起“夕阳红”的温暖支点。中午12点,铜鼓镇兴隆村老年食堂飘出阵阵饭香,与欢声笑语交织成融融春意。80多岁的李奶奶舀起一勺番茄蛋汤感慨道:“以前冷锅冷灶,如今热饭暖心!”这样的温情场景并非个例——全县39个乡镇(街道)278个村(社区)依托闲置校舍、便民中心建起的老年食堂,2024年累计开展助餐服务19.22万人次,让老人们共享“幸福食光”。志愿者们穿梭在围坐的老人间,递上的不仅是冒着热气的饭菜,更有“助餐+讲习堂”“助餐+娱乐堂”“助餐+议事堂”等创新模式带来的精神滋养,让曾经沉寂的场所变成飘荡着饭菜香与欢笑声的银发港湾。

循着沥青路面散发的崭新气息,老旧小区改造正让县城“旧细胞”焕发新生机。走进钟多街道县委党校宿舍小区,曾经的杂草地变成了篮球场,斑驳墙面重新粉刷,新增的78个停车位和健身器材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改造之后,小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还有娱乐场所,大家吃完晚饭出来散散步,心情特别好。”居民李先生的感叹,道出了居民们的心声。近年来,酉阳对老旧小区实施“内外兼修”式改造提升,不仅更新了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还加装了电梯、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让居民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幸福转变。

民生改善的春风不仅吹拂在看得见的场景里,更浸润于无声的服务中。“井盖修好了,车辆经过再也没有噪音了!”桃花源街道居民陈永娥拨打“75414444”热线后,仅仅24小时,困扰她的窨井盖异响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个名为“酉诉即办”的服务平台,自2021年开通以来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近万件,构建起“接诉即接、接诉即办、快办快结”的闭环机制。平台实行“接诉一张单子、交办一套班子”工作模式,接到群众诉求后,承办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办理,回复率达100%。从窨井盖维修到邻里纠纷调解,这串热线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桥”,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从产业帮扶拓宽群众增收路,到“老年食堂”照亮武陵山乡夕阳红;从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扩优提质,到“三甲”创建筑牢群众健康防线……酉阳的民生实践里,处处涌动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暖流。酉阳正以民生为笔、情怀为墨,在武陵山区的锦绣画卷上续写着温暖人心的时代注脚,激荡出乡村振兴的动人回响。(酉阳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