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消防老兵的故事。

他身着“火焰蓝”半生,始终将抢险救援服上的那抹橙色视为生命中最炽热的烙印;他驾驶消防车穿越火海洪流,用双手托起生命之光,用脊梁扛起使命之重。他,就是自贡市军休所军休士官汪山明——原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自贡市支队特勤中队特种车驾驶员、全省消防系统首位一级警士长。从1987年入伍到2018年退休,31年军旅生涯,汪山明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光脚冲进消防门

1987年11月,重庆的冬天,冷得刺骨。天还没亮透,18岁的汪山明便蹬着从邻居家借来的老旧二八自行车,赶往开县盛山区公所参加征兵体检。

由于平时骑车少、技术生疏,途经三拱桥时,他迎面遇上了一位拖着板车上坡的老大爷。老人左拐右拐艰难拉车,汪山明骑车下坡过弯,一时紧张地捏死刹车,车轮打滑,连人带车翻进桥下小河。反应机敏的他,跳车躲过一劫,但捞车时鞋裤湿透。眼看体检要迟到,他一咬牙,光脚推着自行车,一路狂奔冲向征兵现场。

体检的第一个项目是跑步。操场上列队的青年裹着棉袄棉鞋,唯独汪山明赤脚露腿,脚底板冻得通红。在众人惊诧侧目中,他冲在队伍最前头。跑着跑着,一位穿军装的人紧跟其后,一直到体检结束,撂下一句:“体检合格的话,这兵我要了。”后来才知道,那人正是四川消防总队的接兵干部龙守井。谁曾想,一次刹车失误、一双湿鞋,竟将他的人生“刹”进了消防队。


汪山明青年时期留影。受访者供图

新兵连的“铁疙瘩”

进了军营,汪山明才发现,消防兵绝非仅凭一腔热血。新兵连第一天,班长指着训练塔吼道:“爬不上去的,趁早回家抱娃!”他咬紧牙关,手掌蹭着粗麻绳向上蹿,血泡破了又好好了破直到结茧。练水带操时,寒冬腊月里抱着水枪冲刺,水柱的反冲力震得虎口发麻,胶鞋里都能倒出水。但是,他总对自己说:“老百姓等的就是这股狠劲。”

班长称他为“铁疙瘩”——训练不要命,抢险冲头阵。第一次出火警是民房着火,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汪山明扛水枪往里钻,房梁“咔嚓”一声砸在脚边,火星溅脸上烧出燎泡。火灭后,房主攥着他的手直哆嗦。那一刻,他恍然:消防兵拼的不是蛮力,而是老百姓托付的性命。

三枚军功章

1993年,汪山明荣立了第一个三等功。当时,市区某大型商场突发火灾,浓烟蔽目,他与战友摸墙搜寻被困者,背出人时后背已布满火燎痕迹。

第二枚军功章是2000年获全省消防练兵比武大赛第一名。那年,他泡在训练场3个月,汗水与磨坏的胶鞋堆成小山,终于在比武中以水炮精准打灭百米外火点,拔得头筹。

最险的一枚军功章是2007年,某特大火灾现场,3个满载的大油罐成火灾现场的“定时炸弹”,火势蔓延仅需几分钟就可以引爆整个现场。千钧一发之际,汪山明驾驶泡沫灭火车冲入火场。车刚抵近,热浪便将挡风玻璃烤出蛛网裂痕。他将油门踩到底,方向盘烫得几乎握不住,火舌卷上车顶时,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今天哪怕交代在这儿,也得压住火,保住百姓平安!”

废墟中的救援

2008年5月12日,正在休假的汪山明在医院陪护生病的女儿,床架突然如筛子般剧晃。地动山摇间,消防兵的直觉令他腾身而起,立即起身归队。

绵竹武都小学的废墟如狰狞巨网,余震中砖石不断坠落。一名男孩被钢筋卡住,汪山明趴在碎石堆里,徒手一寸寸剪断钢筋,并不断安慰被困的小孩,12小时未合眼。孩子获救时,他也累瘫在地……后来的11天,他不休不眠,从废墟中救出49人,其中9人生还。这场救援为他赢得公安部“一等功”,但他说:“这是我最骄傲、最心痛的一枚奖章。”


汪山明不眠不休参与地震抢险救援。受访者供图

永不褪色的橙色精神

2018年摘下警衔时,汪山明对着军旗敬了此生最长的礼。移交自贡市军休所后,他担任离退休支部书记、加入“老兵宣讲团”,开辟新“战场”。社区老人学用灭火毯后夸“老汪讲的实用”;孩子们听他讲红色故事时眼里的光,仿佛让他看见当年光脚冲向军营的自己。

有人问:“31年抢险6000多次,怕过吗?”他回答:“怕,但消防员的字典里没有‘退缩’。”如今,虽褪去军装,他仍是那个见险就想冲的“老汪”,只不过如今冲锋的方向,是将防灾知识与“橙色精神”播撒进更多人心中,永不负“火焰蓝”之名。

采访结束前,汪山明打开珍藏的一个箱子:4枚军功章旁,躺着汶川救援时所穿的衣服和那双1987年打湿的胶鞋。“防灾减灾不是某一天的事。”他望向窗外演练的新一代“火焰蓝”,“只要还有人需要,这抹橙色就永远不会褪色。”

此刻,训练塔上的绳索正在风中摇晃,仿佛又见那个赤足奔跑的少年,在时光长河里踏出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张源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