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贡市荣县胡家巷村,有这样一位驻村干部,他以法律为笔、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独特篇章。他就是荣县烟草专卖局的法规员胡羚锐。
自2021年驻村以来,胡羚锐将法治思维融入乡村治理,用专业素养化解矛盾纠纷,以创新举措推动文明建设,协助帮扶村从曾经的矛盾频发蜕变为省级“六无”平安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驻村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的一抹亮色。
扎根沃土:从“法规专家”到“乡村调解员”
初到胡家巷村时,胡羚锐面对的是一个矛盾交织的“烫手山芋”。面对土地流转纠纷、邻里争执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村民们习惯于“讲人情”“拼嗓门”,法律意识淡薄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大障碍。作为单位法规岗位上的“科班生”,胡羚锐暗下决心,“要让法治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胡羚锐(居中男士)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荣县烟草供图
于是,胡羚锐开始白天走村入户摸排情况,晚上挑灯夜战整理案例。为了便于大家快速理解和接受,他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村民身边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问题,精心准备了6场法治专题讲座。田间地头、村口树下,处处是他宣讲的身影。
“听了小胡用大白话讲土地承包权,我才晓得自家田地的权利这么重要!”村民晏大爷感慨道。
破冰化瘀:用法治钥匙打开“积怨心结”
曾经,胡家巷村有一块争议多年的撂荒地,涉及3户村民,因权属不清导致矛盾升级,甚至引发肢体冲突。
胡羚锐得知后,第一时间翻阅档案、实地测量,逐户走访还原历史真相。他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条款耐心释法,组织涉事村民、村民代表、镇法制办工作人员共同协商,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还是法律管用!”这起拖了多年的“积案”画上句号,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也更重视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胡羚锐的推动下,村里建立了“法律明白人+调解室+法律顾问”三级矛盾化解机制。2年来,他累计参与调解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案件4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一本厚厚的调解台账,记录着他奔波的足迹,也见证着村子向“共建共治”转变。
2023年,胡家巷村荣获省级“六无”平安村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治理标杆。
播种希望:法治护航下的乡村振兴图景
在夯实法治基础的同时,胡羚锐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他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为此,他牵头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
同时,为支持乡村振兴,荣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也通过项目帮扶的方式捐赠资金,累计帮助改造垃圾池12个,并通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模式让“脏乱差”的村庄焕发新颜,新建300余米文化墙,以法治漫画和文明标语潜移默化提升村民素养。
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胡羚锐联合律师团队为村办合作社提供法律咨询,规范土地承包合同,规避经营风险。在他的努力下,村集体引进柑橘种植项目,带动5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腰包鼓了,心气也更顺了!”村民张大姐笑着说。
薪火相传:一名党员的初心与情怀
从城市到乡村,从烟草法规员到驻村队员,胡羚锐的身份变了,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
胡羚锐(右一)在村民家中做调解,事后回访。荣县烟草供图
“往上数三代,我家也是农村人,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再苦再累都值得。”当被问到农村工作苦不苦时,胡羚锐总会如此回答。
驻村期间,胡羚锐每月都要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主动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成为胡家巷村议事处事的良好习惯。
2023年11月,胡羚锐被四川省烟草商业系统评为“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称号;2025年4月,他被荣县县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驻村队员”。
“小胡这个娃儿被表扬,是因为干事有‘烟火气’,走得上了村头的田坎,跨得进村民的门槛,落得到群众的心坎!”胡家巷村村支书吴崇英感慨说。
时光匆匆而过,胡家巷村悄然蝶变:矛盾纠纷少了,笑脸多了;陈规陋习少了,新风正气多了;环境脏乱差少了,绿水青山多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胡羚锐潜心用法治浇灌文明之花,以法治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他和许许多多扎根基层的驻村工作人员一样用实干铺振兴之路,绘就了新时代乡村善治新图景。(赵祖乐、朱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