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血管扩张导致外周阻力下降,易诱发低血压型眩晕,患者常感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甚则突然昏仆。中医将此症归为“清阳不升”范畴,认为其病机为暑湿困脾、气血生化乏源,或肝阳上亢、虚风内动扰乱清窍。刘红旗主任指出,此类患者多见舌淡胖有齿痕、脉象沉细无力,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治疗需分型论治:若属脾虚气陷型,症见头晕时作、食少便溏,可投补中益气汤合升麻、柴胡升提中气;若为肝肾阴虚型,症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则用左归丸加减,以熟地黄、山茱萸滋肾填精,配伍天麻、钩藤平肝潜阳。

曾有一例老年患者,夏季晨起突发眩晕,伴血压骤降,刘红旗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加减,五剂后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眩晕未再发作。

日常调护需注重“三补一防”:补气血可食红枣桂圆粥,补肝肾可饮枸杞桑葚茶,补阳气可艾灸足三里、关元穴;防跌倒则需避免骤然起身。刘红旗特别提醒,夏季晨练不宜过早,建议待日出后气温回升再活动,并随身携带生脉饮口服液以备不时之需。若眩晕发作时伴冷汗淋漓,可急按百会穴,以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3分钟,可迅速升提阳气、缓解症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