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游记】10.泰宁古城:千年光阴里的文化长卷(下)
【书接上一篇】
尚书第的匾额很有特色,而且保存完好,既有木匾也有石匾,其中木匾有:“大司马”、“清朝师柱”“清宫太师”“熙朝少保”“孝友堂”“孝恬”等。石匾有:“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柱国少保”“都谏”“四世一品”等。这些牌匾很有特点。
大司马本是秦汉时代的古官名。在汉代,他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明清时期,他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李春烨于天启六年任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所以立此匾额悬挂在尚书第的仪仗厅正门。
青宫太师,青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青宫太师即太子太师,它是一种加衔,只表示官员的品级,而不参鱼辅导太子读书的实际工作。
清朝师柱,这是福建布政使司分守建南道右参政莫俨皋为李春烨立的一块匾额。清朝是说清正廉明的朝代。师指“太子太师”,柱就是“柱国”。太子太师是李春烨的加衔,柱国是朝廷给李春烨授的勋。它们都是明代表示官员品级的一种虚衔,都表示从一品。明清时期,朝廷常常给文武官员加授高于本职的加官、勋、阶等,用以表示优崇,但没有实际权力。
四世一品,是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赐给李春烨的,表明李春烨一家四代人享受一品官的待遇,所以叫“四世一品”。
“四世一品”四个字的上面有一排缕空的雕刻,这排雕刻叫状元出行图。中间有三个红色的小字写着五福堂。因为尚书第的主体一共有五栋,代表五福临门的意思,所以尚书第也称为五福堂。“四世一品”四个字的两边还雕刻了两个老者,头戴官帽身披官服,手里拿着是官帽和官印,这是天官赐福,天官送月。
在“四世一品”的下方还有四根突出来的小石柱,上面雕着的都是牡丹,代表大富大贵的意思。这是古人办大事的时候挂一些灯笼和彩带用的。
孝友堂,孝友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意思。这块匾是李春烨亲笔书写送给一个名叫肖重熙的人的,肖重熙,本县城关人,与李春烨生活在同一时代,肖重熙学识渊博,为人清介,曾担任过江西靖安县的知县。
孝恬,孝即孝顺,恬是恬静、淡然的意思。孝恬的意思是表扬李春烨对官场的荣华富贵淡然处之,毫不在意,而要求回家行孝道侍奉老母。匾额上有“玉音”二字,其中“玉”字的那一点是点在上面的,因为是天启皇帝的口授。这两个字由内阁大学士张瑞图书写。张瑞图,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探花,明末著名书画家。
都谏,是六科都给事中的俗称。李春烨于天启三年十二月出任刑科都给事中,所以称为都谏。
柱国少保,“柱国”和“少保”都是明代文武官员的加衔,并无实职。天肩七年,李春烨又一次被加封为“柱国”“太保”,由此可以证明李春烨当年的仕途是很顺利的。
熙朝少保,熙朝指繁荣昌盛的朝代。少保也是一种没有实际权力的加官,与少师、少傅合称为“三孤”,品级为从一品。熙朝与前面的清朝一样,都是粉饰太平的词语。实际上李春烨所在的天启朝,地方连年灾荒,人民食不果腹,朝廷宦官擅权,政治腐败,边境又有满族入侵,屡屡报警,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日,哪谈得上繁荣昌盛。
义路是仁义之路。
礼门,礼教之间。《孟子·万章(下)》说:“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义路、礼门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通过仁义之路,进入礼教之门。
曳履星辰,曳:拖拉,履:踩、走。整句话的意思为紧跟着宇宙星辰运转,象征家庭天长地久,长盛不衰。
依光日月,依靠日月之光,象征家庭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尚书第院内有后花园、内庭和外庭,遍植草木,郁郁葱葱,绿树、小水塘、红叶、高墙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明代古建筑。后花园还放着很多碑石。
尚书第外狭窄的小巷,深巷通幽,两侧是灰白的马头高墙,透过黛色檐角看着泛着雨雾的天空,感受那从瓦砾缝中弥漫来的古意气息。尚书第向我们昭示的不只是一个封建朝臣的人生起落,而是其背后绵延漫长的文化历史,文化才是历史最厚重的沉淀。
走出尚书第,便来到千年文化古巷——尚书巷。历经修缮的它,串联起地方习俗、商业市井、旅游风情与人文景观。古城墙、古井、明渠、牌楼等文化景观星罗棋布,博物馆、图书馆、非遗博览苑、梅林戏传承保护中心等文旅场所林立。仿明代建筑风格的店铺、楼阁、民居沿街而立,黑瓦青砖、朱色格栅门窗,尽显古朴端庄;长条花岗岩与卵石铺就的路面,重现明代街路风貌。如今的尚书巷繁华依旧,商号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旅游商品、古玩琳琅满目,延续着古巷昔日的热闹景象。其背面的绣衣坊,因古时官员服饰而得名,诉说着过往的荣耀。
临近午饭,导游带众人前往鱼老大就餐,而我选择继续漫步古城,探寻进士巷与梁家巷的奥秘。作为沪明对口合作示范项目,进士巷内陶瓷博物馆、书画院坐落其中,“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两宋名城”等旌旗高悬,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漫步于泰宁古城的古老街道,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每走一步都似在与历史对话。这些石板,经过无数岁月的磨砺,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往往,它们承载着古城的记忆,见证了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
街道两旁的建筑,那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古老的屋檐下,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每一处雕刻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片段,或是神话传说,或是生活场景,是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晶,细腻而生动地刻画着当时人们的思想与生活状态,生动展现着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们的精神世界。
泰宁古城,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连墙角的花也开得很灿烂。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老城镇,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古城的一世柔情,淋漓的体现在这些青石瓦墙里,在这里,可以读到兴盛与衰落、消逝与往复,让人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回望历史。
泰宁古城的历史底蕴深厚得如同那古老城墙下的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是商贸繁荣之地,各路商贾云集于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些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泰宁古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古城中的历史遗迹,如古老的庙宇、祠堂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默默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古城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泰宁古城,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在青石瓦墙间书写着兴衰荣辱、岁月轮回。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望千年,品味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
(2480 图54202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