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走进濮阳史官遗址,了解仓颉造字的历史。
游客:导游,这“史官遗址”名字好特别,它与其他遗址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导游:史官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这个史官村之前被称为吴村,因仓颉为黄帝史官而改为史官村。史官遗址又被称为“仓颉陵遗址”,它以仓颉陵墓为中心,东西225米,南北250米。遗址上有仓颉庙,建筑有朝天门、仰圣门、㶓甲楼,有宋代寇准的日月联“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和明代碑刻等。
藏甲楼
游客:仓颉?就是“仓颉造字”的那个人吗?
导游:没错。相传很久以前,仓颉在黄帝手下做官,专门负责统计村子里牲口和粮食的多少,尽管他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可是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光靠脑子怎么记得住那么多数呢。开始他在绳子上打结,用不同形状表示不同的牲口和粮食,最初还能应付,可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打的结也就越来越多,不但麻烦而且还经常出错,于是仓颉就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东西,就产生了最早的汉字,渐渐地仓颉造了许多汉字,统计得不仅清楚,而且还特别快。黄帝知道了,非常高兴,就让他到各个地方教百姓学习这些符号,就这样,汉字就慢慢地流传开了,这就是仓颉造字的历史。
方碑亭
游客:听说,这个地方还建了一个博物馆?
导游:没错,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依托于史官遗址,这里还建设了仓颉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54亩)。博物馆围绕着仓颉造字的故事、文字发展演变历程、遗址出土部分文物等内容,让我们对这位传说中的文字始祖有着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了解仓颉造字的背景和意义。
万古一人殿
史官遗址,又被称为“仓颉陵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时期先民村落遗址,对探讨华夏文明与东夷文化的结合及先商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9年10月,史官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罗栋巍 马翔
图片来源:濮阳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