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朗普对自己的表现越来越沮丧,特别是对结束俄乌战争的挫败感让其夜不能寐。
针对哈马斯、遏制伊朗核计划等问题陷入僵局,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导致与盟友关系紧张,而且持续让美国付出代价,特朗普推行的一些国内政策也遭到抵制,上任100多天,看不到任何亮点。
好在特朗普是个商人,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人,当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他要么掉头,要么绕过去。
5月12日,中美瑞士谈判之后发表联合声明,就关税做出调整,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美国取消针对中国91%的关税,将剩余34%关税中的24%暂停90天,剩余10%保留。
中国取消针对美国91%的关税,将剩余34%关税中的24%暂停90天,剩余10%保留。
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从125%变成10%,中国针对美国的关税变成10%,如果加上芬太尼的20%,那么美国对中国关税是30%,中国对美国是10%,当然芬太尼的20%可以继续谈。
这样中美的关税争端基本回到原点,双方都降低115%,这是双赢的局面,即使90天暂缓期过后,也最会恢复到34%。
特朗普显然是个“实在人”,抛出最高关税,一顿输出,最后发现没有效果,赶紧先认怂,果断做出妥协。
特朗普未能唬住中国,相比与英国签署的贸易协议,这份声明更具实质性,这让欧盟、日韩等国有点无所适从,这些国家如何与特朗普政府谈判,大概也心有数。
当一方坚决不妥协,强硬到底的时候,特朗普吃硬不吃软,自己就向对方妥协了。
比如,泽连斯基拒绝之前的矿产协议,拒绝将拜登援助的算成债务,最后特朗普就妥协了,签署了一个双赢的矿产协议。
特朗普还是“商人思维”模式,极限施压,没有结果,立马掉头,选择最实惠的结果,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不过,外界更关注特朗普家族在关税战中赚多少钱,只能说,赚钱特朗普是在行的,这才是他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