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对于5月12日最新公布的中美联合声明,我的观察和分析有三个:
第一,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第二,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第三,我将分析谁是赢家和输家,以及后续可能的发展和整个过程可能会是怎样的。
01
首先,关于联合声明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
虽然5月11日我在另一档节目中预判了最高形式,即双方共同发表联合声明,但5月12日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让我出乎意料。
总结来说,就是美国对华商品的关税由145%降至30%,中国对美关税则由125%降至10%。正如网友所言,这好比是将美国打回三八线,无疑是中国的一个重大进展或胜利。
背后的背景是什么呢?显然是双方都认为现在是开始谈判的时机了。
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可能认为是美国人受不住了;但从官方角度来看,我们也意识到是时候进行谈判了。
那么,这次主要的赢家是谁?
表面上看,中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这说明上一阶段我们对美国的策略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我们对美国采取的强硬反制措施,美方可能不会这么快就愿意就范。当然,这个就范也有美国内部经济压力使然。
但另一方面,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未见得不是其极限施压策略取得成效的反映。
众所周知,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其一生的主旋律便是交易与买卖。而在交易中,他惯用的策略是极限施压。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件成本仅五元的物品,我们通常会将其价格提高四至五倍,卖到25元已经很不错了,但特朗普的定价策略却是将其标价为100元。显然,买家不可能接受这个价格,于是双方陷入对峙。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要将价格逐步降至50元甚至30元,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交易,但未曾想到,即便是以30元购得,也比原本的25元多了5元。
这就叫极限施压。
因此,从这个角度回看,美国实际上已经赢得了与中国的谈判空间。
我个人认为,特朗普的行动并不是为了直接针对中国,而是为了寻求在一些主要国家实现突破,以重置他认为过去80年对美国不利的贸易秩序。
上周和前几天,特朗普的这一目标在与英国的贸易谈判中,得到了实现。最近,他还在与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欧洲进行谈判,并且现在也开始与中国进行谈判。
所以,这是他极限施压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也是我们反击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其实就是各打50大板。
02
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
实际上,接下来才是中美之间的正式谈判,这才是真正难啃的骨头,双方各退一步并不代表谈判已经得出结论。。
关于这点,双方联合声明中也提到,将建立中美贸易磋商机制继续进行协商。
该机制的持续时间及频率,目前尚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将成立工作小组,并以一定的频率予以推进。
我之前预估,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3到6个月,甚至可能更长,因为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涉及诸多层面。
如今,美国需要解决的主要还是两个问题:一是芬太尼问题,二是中美贸易秩序失衡问题。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解决贸易秩序失衡并非难事,但关键在于不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如果美国内部的鹰派势力在后续谈判中,试图迫使特朗普提出一些旨在遏制中国发展的苛刻条件,那么中国不可能会答应。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场谈判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特朗普可以说是“想谈而无门”。然而,通过极限施压和中国的反制,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通道。
虽然开始只是一条细缝,但彻底掀开后,其背后是一片广阔且未知的森林。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对双方开始对话给予肯定,毕竟正是因为有了此次对话,双方企业在接下来的90天谈判时间里,才可以在10%的关税基础上继续进行贸易。
不过,如果这个过程只是“小阳春”的话,那企业则需要利用这90天,加速市场、供应链、产品,甚至是企业的转型。
我预估,未来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至180天,因此如果在90乃至180天的时间里,你都未能完成转型,那这无疑是你自己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方面我们要高度肯定此次中美谈话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乐观,相关企业更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积极寻求转型,尽快完成转型,而不是等到90天或180天后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