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进一步推动法治力量下沉、转化,激发基层调解活力和潜能,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邀请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茨竹人民法庭庭长刘长军到镇开展2025年第1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培训会,各村(居)书记、综治干部、专职网格员参加。


会议中,刘长军庭长结合自身丰富的司法、审判、调解经验,向在座同志传授了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三项重要“法宝”。

一是以听为先,构建信任基础。真正的倾听不仅是要听清当事人的利益诉求,更要听出当事人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刘庭长将“倾听”之术归纳为“五步法”:营造安全环境+适度引导陈述+及时情感反馈+捕捉关键信息+提炼核心诉求,通过把准心理需求与当事人建立情感连接,构筑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奠定良好开端。

二是以稳为要,控制调解节奏。当事人情绪稳定既是把准利益诉求与心理需求的前提,更是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外溢影响环境安全的重要原则。针对情绪失控的调解现场,刘庭长传授了“冷静设置法”,通过“暂停调解+分头疏导+重建对话”的三段式处置模式,配合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坐谈、一杯茶降火、一扇窗换气”等物理感知调节技巧,控制矛盾纠纷激化率,为成功调解营造和谐理性氛围。

三是以调解为本,坚持“案结事了原则”。过去多数人调解时总是当“裁判”,但现在要学会当“医生”。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需要综合运用“情、理、法”三维调解模型,先动之以情打开心扉,注重“换位思考”,通过同乡情、同龄情、同经历情等,与当事人保持情感上的同频共振;再晓之以理弥合分歧,注重引入宗族长辈、亲朋好友、专业顾问等,向当事人阐述争议原因道理,引导主动调适诉求填平分歧鸿沟;最后,明之以法巩固成果,注重释法明理、以案说法,从法律条文内含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等要素解读出发,结合类案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判决效果,稳控诉求预期,促推高效解纷。

讲座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原来基层调解是有章可循的治理艺术啊!”

此次培训标志着兴隆镇基层治理能力新年提升计划的正式启动,更标志着经过“镇庭”共同努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已在基层治理的土壤里“枝繁叶茂”。今后,兴隆镇将继续健全完善“庭镇协同共治”机制,深度构建“141”基层智治平台数字化辅助决策、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实质解纷的乡村治理工作新格局,充分利用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的“一标三实”信息核采等成果,开展矛盾纠纷梯次过滤化解工作,按照“农民生活平平安安、邻里之间和和睦睦”的标准,纵深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通讯员 刘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