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从肯尼亚内罗毕的伊斯特利市场到尼日利亚拉各斯的阿拉巴区,非洲各国熙熙攘攘的商业中心正在悄然展开一场“金融转型”行动。当地商人正越来越避开美元,转而使用中国货币,从而建立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做生意的“非正式人民币支付网络”。在位于内罗毕东北部的庞大商业中心伊斯特利,当地商人已经为从中国进口商品建立一个本地化的付款结算系统。
《南华早报》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内罗毕“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的出现。这一趋势标志着全球贸易出现了更广泛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中国的支持下寻求使用本币。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扩大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作用。尽管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相对于美元而言仍然较小,短期内不太可能对美元霸权构成实质性挑战,但国际社会日益担心美元武器化的风险,且越来越有兴趣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特朗普(资料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多个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逐步落实,人民币的使用愈发频繁。这一过程中,非洲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已经开始与中国签署更多的协议,允许人民币直接用于贸易结算。这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创新,更是在全球化过程中,非洲国家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通过使用人民币,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且贸易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团队误判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认为中国会屈服于关税压力。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贸易合作,快速实现贸易多元化,削弱了美国的施压效果。欧盟对美实施260亿欧元反制关税,东盟拒绝选边站队,连以色列也未获关税豁免。美国失去传统盟友支持,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话说回来,其实是特朗普亲手葬送美元霸权,让美元成为一张废纸。要知道,当初美联储十多次加息,根本目的就是压制美国国内的恶性通胀,提高美元的价值,这个道理很简单,基准利率升高,就会有更多人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变少,商品还是那么多,美元的价值会提高,物价也就涨不起来。美联储这一招十分奏效,利率提高到5%左右以后,市场上的通胀压力很快就消失了,包括美元指数,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强劲。
特朗普(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全球局势又给了中国一个大机会,这回主角是欧洲,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棒挥得虎虎生风,欧盟27国被他一通“敲打”,钢铝、汽车、农产品,啥都得加税。再这么下去,欧洲经济不得被美国摁着打,可光跟美国硬碰硬也不行,毕竟北约还得靠美国撑腰,想来想去,欧洲把目光转向中国。这选择其实不意外,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欧洲企业离不了中国的市场,中国也需要欧洲的技术和投资。
倘若把人民币国际化比作一辆列车,毫无疑问,在2025年的今天,这辆列车正在极速奔驰。从进展上来说,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25年,中国已跟8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交易额突破52.3万亿元。就在今年,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和中海油达成了一笔重磅交易,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价值100亿元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道达尔的ceo普内亚乐观地表示:“人民币结算能减少汇率方面的风险,让交易效率大大提高。”
特朗普(资料图)
总的来说,美元落寞的趋势已经无法遏制。继美元之后,毫无疑问,最具竞争力的货币就是人民币。而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再看巴菲特。这位在之前一直打太极的“股神”,在临退休前却一改往日口风,又是出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又是对美元下“死亡通牒”。其种种行为都意味着,美国此时的经济情况已经堪忧。毫无疑问,无论特朗普原先想用自己的关税政策做什么,现在,这个政策本身都已经脱离了特朗普的掌控之中,产生了无法预料的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