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农业乡镇,怎样结合实际,怎样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
瓦房乡党委书记殷海康表示,瓦房乡始终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一老一小”为纽带、以基层治理为根基,奋力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以“一粒蚕茧”延链条、“一朵红花”促融合、“一头肉牛”闯市场,坚定“传统产业提质效、技术革新促增收”的发展思路推动瓦房乡特色产业发展。蚕桑产业一直是瓦房乡的“传家宝”,通过小蚕100%共育技术和大蚕精细化管理模式结合,带动全乡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更新迭代红花产业,通过引进“云红七号”新品种,结合“红花+青豌豆”套种模式,实现亩均收益约4500元,形成“冬收豌豆春采花”复合收益模式。持续巩固肉牛产业,推行“热研4号王草+科学饲养”模式,带动3156户养殖户持续增收。
殷海康介绍,瓦房乡始终把“一老一小”作为检验民生温度的“标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级资金,新建西山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形成辐射周边4个乡镇的养老服务网络。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力度,通过“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帮扶行动,为留守儿童构筑起身心健康成长的守护网。大抓教育高质量发展,紧扣市委提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358”战略,坚持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持续发挥“瓦房乡教育发展公益协会”作用,通过奖优奖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瓦房乡始终将基层治理作为平安建设的“神经末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对矛盾纠纷实行项目化管理。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数字化赋能,做实重点部位、圈层体系、群众参与等“主防”路径,实现刑事、治安违法案件连续3年“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持续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聚焦法治宣传精准度与实效性,从依法行政、依法治企、依法治校、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多方面入手,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实现普法强基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全覆盖,全乡法治氛围持续向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理念,坚决落实重特大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重点人员包保负责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守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
宋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