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吴晓颖)5月9日至11日,由清华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数学科学基础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在成都树德中学举行,来自全国的近300名高校专家、中学骨干教师及教研员探讨数学教育创新路径,共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据悉,本次研讨会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小衔接与贯通”主题,聚焦AI融合教学、课程重构、学段衔接等内容,通过专题报告、课例展示、深度研讨等形式,为进一步深化数学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大中小学段协同发展等建言献策。
“数学是科学之母,也是创新思维的摇篮,数学教育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清华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副教授唐宏岩在致辞中表示,时代在变,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老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贯通教育链条,实现科学发展。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祥勇也认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核心,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储备的重要支撑。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课堂革命”回应时代之问,以“慢工出细活”的定力深耕课堂,以“典型案例”辐射全域,以“多级联动”破解难题,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专题报告环节,三名来自广东实验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的数学竞赛教练,从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的发展特色,深入剖析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的策略与路径——因材施教、贯通式培养、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杨晓京教授在《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中衔接与初高贯通》报告中,梳理了当前人才培养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教学观摩环节,成都树德中学高中数学教师邓连康在《重构函数研究路径与方法》课堂上,巧妙将研究函数的思路框架融入教学,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