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正在上演——学校信息科技张布栋老师与学生围绕古诗《静夜思》展开学习,同学们只需要在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上,打开AI绘图工具,给出“明月、霜、故乡”等关键词,一幅意境悠悠的水墨画便能呈现在眼前,展现出古诗的美韵。在学习汉字时,通过平台AI工具生成的甲骨文3D动态演示图,一个个古老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生动地展现了从象形字到现代汉字的演绎。而这种“AI+跨学科”的课程,正在成为学生们的学习日常。
为落实国家关于强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要求,鄂尔多斯市自2024年起启动百校人工智能教育计划,目前已经有100所中小学已纳入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其中,鄂尔多斯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作为试点学校,通过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开展“AI+语文”跨学科教学,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学科的学习模式,为AI教育与学科教育都带来了创新性的效果。
据参与双师课堂的张春丽老师介绍,在传统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教学环节,有85%课堂互动局限于问答形式,仅靠语言表达难以向学生呈现“诗中有画”的意境。而如今借助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AI绘画功能,学生即可以“诗画共生”的独特方式,深刻领略古诗词中的生动意境,并通过AI绘画的指令过程,进一步掌握古诗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也可以跟腾讯元宝随时交互,答疑解惑、精读文档、辅助创作。
此外,依托于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老师能够查看学生创作过程并优化指导轨迹,通过数据统计实现因材施教。这使得学生在语文测试中,“古诗意境理解”的正确率提高23%,并有41件学生作品入选校园科信节AI青少年创作赛。
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汉字探秘之旅”的项目化学习任务研究框架
在汉字文化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AI功能,生成甲骨文3D动态演化图,更直观地感受到象形字到现代汉字的“字演千年”过程。该校信息科技与语文教师联合开展“双师课堂”,带领全班45名学生以16周时间完成“汉字文化探秘”项目化研究,围绕16个子主题形成包含约45个具体案例的研究成果,推动传统文化学习与科技深度融合。此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AI与学习无关”,而如今学校却通过“学—创—评”闭环机制与激励措施,使AI成为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工具。
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依托腾讯在云计算、AI能力及生态连接的优势,提供包含体系化课程资源、人工智能教学软件平台编程工具、3D虚拟仿真引擎、腾讯元宝等大模型能力,能切实帮助学校降低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门槛。目前,该方案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2万多所学校应用。
如今,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教育部也在积极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构建系统化课程等。东方实验小学的“AI+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正是人工智能与跨学科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