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玩个游戏。

这个只需要动嘴的小游戏,能把一个很“玄乎”的词变得接地气,这个词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词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大家都知道这种能力很重要,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

过去10年,我写过不少分享“各种思维模型”的文章:

几乎每一篇都会有留言问:


大J你的逻辑能力真不错,这都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呢? 我们成人还能提高么?要读点什么书才好呢? 作为父母,我感觉自己的逻辑能力就不算很强,那我怎么能给孩子培养逻辑能力呢? 要送哪一种培训班呢?

真要回想一下,大学毕业以后在外企10年所受的训练,我在新书《一半命运设定,一半我来决定》里记录了那10年的成长经历,也分享了不少在世界财富100强外企学到的“思维模式”。

更重要的是,那10年让我意识到,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锻炼提高的,就像肌肉会越用越厉害一样,刻意练习也能让我们的脑子越来越好使。


图源:网络

01

张嘴说话,就能健脑

其实最简单,花钱最少,却最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就是说话。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我们天天张嘴说话的方式,也能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改变大脑的结构。

我们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日常说话”变成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瑜伽私教课”。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第一课,当有人问我们这一类问题:

你觉得某某怎么样? 你怎么看某某某? 你能说说某某某是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图源:网络

02

看待世界的三步走之一:定义问题

这是我上高中时,政治老师教我们的简单和论述题答题套路。

凡是遇到“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者“如何看待依法治国”这类题目时,都可以用这个套路:

第一步,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什么是依法治国”

第二步,回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

第三步,回答“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何才能更好的坚持依法治国”

我政治成绩一直不算好,但记住这个套路确实帮了大忙,没想要后来上了大学,进了外企,乃至自己创业以后,凡是遇到有人问:“你怎么看?你怎么想?你觉得怎么样?”时,再拿出这个套路,都觉得很好用。


图源:网络

读到这里,大家不妨一起试试看。

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例1:我问各位:你们觉得大J小D这个公号怎么样?

例2:我们一起问自己娃:你觉得暑假里,我们读多点书怎么样?

如果不套模式,答案会是啥样呢:

例1 ,大多数会脱口而出:

哦,我觉得大J小D公号不错(或者不怎样),并且自然地说出原因,因为成年人经过了长期有意无意的思维训练,知道在表达自己态度和观点的时候,要说明“为什么”。

例2,孩子说好,或者没有表示反对意见,然后家长就开始按自己的计划安排读书,但常常坚持不下去;

要是孩子干脆反对,说不愿意读书呢,可能会大吵一架,计划也很难真的实现。

来对比一下三步走套路,就会发现,我们每天都在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行为表达看法,但在思维上,其实缺少了两个关键的步骤。


图源:网络

第一步:是什么(定义问题和立场)

在例1中,我们要讨论大J小D这个公号怎么样,第一步,其实是要先总结定义一下,大J小D公号是什么。

公号就是这个公号,对陪伴了多年的云闺蜜,公号可能是伙伴,可能是资料库,也可能就是个消遣;

对想要合作的品牌方,公号就是待考察的品牌合作者,或者销售渠道;

对想要求职应聘,加入公号的小伙伴,公号的意义又不一样。

从逻辑上来说,我们要先定义清楚“到底讨论的对象是什么,站在哪一个角度讨论”,

到底是拿大J小D当一个消遣方式讨论,还是当一个销售渠道讨论,还是当一个工作单位讨论。

只有定位明确,才有下一步,我觉得“好还是不好”,好是为什么,不好又是为什么。

那例2呢?

我们问孩子,暑假多读点书怎么样?

这个问题其实真没法回答,随口答应呢,算敷衍;随口拒绝,又显得孩子很不爱学习上进。

家长这个问题其实真有点不讲道理,因为缺了第一步,“是什么”来限定关键信息。

我们必须先定义,暑假指的是整个假期的每一天么?还是暑假期间每周一三五,且不包含孩子参加夏令营、出门旅游的时间?

多读书,比谁多?怎样算是多?大概是什么样的书?漫画书算不算?

我们如果把问题换一换,说,暑假我们每周找一个半天,大概花2个小时,一起读这几本书,你觉得怎样样?当然了,如果这一周你参加夏令营,或者我们去旅游了,那可以考虑暂停。

这样,就有了和娃认真讨论下去,并且最终顺利执行下去的基础了。


图源:网络

03

看待世界的三步走之二:为什么

因果,大概是我们最熟悉,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逻辑概念了。

还是继续上面两个例子。

例子1,问“你觉得大J小D这个公号怎么样?”

大多数成年人都能说话,我喜欢/不喜欢/没什么评价等,并且会补上,我是因为什么,所以有这些看法的。

以日常对话来说,这就足够用了。

我们更多的可以说说,案例2,也就是引导孩子来表达“为什么”这件事。

例子2,我们把问题改成,暑假我们每周找一个半天,大概花2个小时,一起读这几本书,你觉得怎样?当然了,如果这一周你参加夏令营,或者我们去旅游了,那可以考虑暂停。

那后续孩子就可以表达,支持或者反对。

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支持,为什么反对。


图源:网络

比如,反对是因为每周2小时,这个时间太长么?怕耽误了玩的时间?还是妈妈决定的这几本书你不喜欢呢?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很多家长会说,我每次都问娃为什么啊,但是娃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或者娃根本不讲道理啊,要么不说话,要么乱说一通——这里就要再次提醒父母们,当我们问孩子“为什么”的时候,到底是在“问责”还是“沟通”呢?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小时候上学迟到了,还把最严厉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家里了。

当我们畏畏缩缩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的时候,班主任问的那声:“你为什么迟到?作业去哪里了?”

和你最好的朋友,你的同桌关心地问你那句:“你为什么迟到?作业去哪儿了?”

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问句,背后是一个意思么?那导向的会是同一个结果么?

完全不一样对不,一个是要问责惩罚,一个是我想办法来帮忙。你会对谁说真话呢?


图源:网络

帮助娃用说话训练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孩子愿意跟你说真话。

比较年幼的孩子和不爱说话的娃,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确实说不出来为什么,或者不愿意说,这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们多去谈“感觉”。

你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这本书,他可能回答不上来,但他一定是有某种感觉才不喜欢的,那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

你是因为字太多了感觉看不懂,感觉读起来累么? 你是因为这本书没有那么多漂亮的图片,你感觉挺无聊么?

慢慢引导下去,孩子会逐渐意识到,我对一个事物的真实感觉,其实就是我对事物看法的根本原因,我是高兴、激动、兴奋、害怕、尴尬还是其它感觉。

只有真诚的面对这些感觉,并且慢慢找到引发这些感觉的原因,才能到下一步:怎么办。


图源:网络

04

看待世界的三步走之二:怎么办

大家都求职面试过吧,或者招聘面试别人。

还是回到例1,用公号大J小D举例,面试经典问题:你怎么看待大J小D这个公号?

如果张口就说:

“大J小D是我最喜欢的公号,我每天看你的文章,我觉得帮助特别大。”

——那基本就是一个毫无思维逻辑的答案,没戏了。

好答案,第一步是定义:

“作为大J小D公号多年的老粉,结合我对目前自媒体行业,尤其是教育类、母婴类、女性类赛道自媒体的调研。”

“目前的大J小D是一个有多少粉丝,以哪些内容为主,核心竞争力是啥啥啥的自媒体公号。”

“根据以上事实,我认为大J小D是一个怎样的公号。优势、潜力和可以提高的地方分别是某某某。”

第二步,是原因:

“我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是……”

第三步是:怎么办?

“我入职了大J小D会怎么做。即便我无法入职,以下我的一些建议,也提供给公司作为参考吧。”

缺了这第三步,逻辑链也是不完整的,这是我们日常可以训练自己,也可以带孩子一起锻炼的。

回到案例2:孩子说不支持暑假读书计划,是为什么呢?

如果是因为书都是妈妈选的,他觉得不感兴趣,那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

妈妈让我也自由选几本书,这样才公平。 或者,读书我觉得是增加我的学习任务,那我也要求多带我去玩,这样才公平等等。

每一次发表意见,落实在“那对我来说,有什么用,我之后怎么办”,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习惯,也是很好的生活习惯。


图源:网络

05

说半天了,小游戏到底在哪里

今天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有个小游戏,可以帮助大人和孩子不花一分钱,提高逻辑能力。

可写了三千多字了,小游戏到底在哪里?

来了来了,这个游戏非常简单,那就是连续30次“趣味问答”。3-6岁的小朋友,可以在父母一步步的引导帮助完成,6岁以上建议独立完成。

咱们准备30个话题给父母,也准备30个话题给孩子。

命题方式都是:

说说你怎么看某某……你觉得某某怎么样……你能说说某某是什么吗?

你喜欢某某吗?

要求用语言直接说出来,可以只是几句话,但是必须按照三步走套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个游戏,就是用锻炼肌肉的方式在锻炼思维,用说来锻炼想,用一个简单的三步模式,来让我们自己和孩子知道,思考一个问题,可以从哪个方向去想,帮助我们提高结构化思维的能力。


提问建议围绕日常生活,尤其是给孩子的问题,最好直接来自你家的日常对话:

给父母的5道参考题:

1、你怎么看待网络暴力?

2、你觉得让孩子过好暑假必须花大钱么?

3、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

4、你觉得你的配偶是个怎样的人?

5、你觉得人必须学会自己做饭么?

给孩子的5道参考题:

1、你觉得小朋友可以看手机么?

2、你觉得过年好玩么?

3、你同意小朋友应该多吃蔬菜么?

4、小朋友的压岁钱,应该让父母保管么?

5、妈妈想养一只猫,你觉得怎么样?

记住,不求说得特别好,但一定要意识到,问题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是什么;第二,为什么;第三,怎么办。

欢迎大家继续分享给父母或者给娃的好问题,更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三步走答案哦!

正在团

觉得文章有启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