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一众开国将领中,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他并没有领兵打过仗,但在1955年大授衔时由于特殊贡献被授予了中将。
这个他,便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原顾问、开国中将刘少文。
而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一些历史原因,长久以来,人们对刘少文将军及他的特殊贡献了解并不多。
1905年,刘少文出生于河南信阳,在开封二中读书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20岁被吸收入党并赴苏留学,回国后辗转赴武汉、长沙、西安、张家口以及江西中央苏区。
在苏区,他先后担任过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军事杂志《革命与战争》主编以及红军总司令部政治教导员。
周恩来评价他在这3个岗位上的工作,称赞他是“既能秘密书写,又能提纲挈领,更能深入人心”。
这之后,刘少文又参加了长征,期间曾担任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而之所以说他没有领兵打过仗,那是因为,红军政治工作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和我党隐蔽战线上著名的组织领导者李克农、潘汉年战斗在一起。
自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刘少文便长期处在白区危险环境中,从事着最无声的工作。
1937 年,刘少文协助李克农、潘汉年主持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组织爱国人士撤退,为新四军募集物资,并建立地下电台(如李白负责的电台),传递大量军政情报。
1940年,他调任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交通联络与情报工作。
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参与组织“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通过建立秘密交通站,租用渔船偷渡,化装难民等方式,成功将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等 800 余名爱国人士转移至安全地区,受到周恩来专门致电表扬并给予中央登记的奖励。
周恩来对他十分信任,当时党的巨额经费由刘少文经管,一次电报中,周恩来还曾明确指示:“在港存汇款如何解决,是多少……请唯一问(刘)少文即覆。”
1945年抗战胜利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际,刘少文出任南方局情报部部长,为谈判斗争和政协会议的举行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保障
1946年,刘少文随周恩来参与重庆谈判,负责安全保卫与情报工作,后调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统筹全国情报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战略支持,多次安排并陪同毛主席接见民主爱国人士。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少文在上海、南京等地组建多个独立情报网,渗透国民党军、政、特系统,获取蒋介石内战计划、军队部署等关键情报,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他通过设立中国工业原料公司等掩护机构,形成跨区域情报网络,甚至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发展内线,被誉为 “中共中央倚重的情报来源之一”。
期间,1947年6月,刘少文的秘书赵平夫妇被捕,其妻没有扛过敌人的严刑拷打叛变。刘少文经历一次生死考验,幸亏他紧急疏散交通员,自己则跳窗脱险,才躲过一劫,也便有了他劫后余生,同妻女的那张珍贵的合影。
以后人们每谈及这次上海滩遇险的事情,无不赞佩刘少文的“处变不惊”。
之后,刘少文安全去往党中央的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被任命为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协助李克农继续负责统战和情报工作,争取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文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轻工处处长,华东纺织工业部部长。
1952年,他被选中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部长。起初,考虑到自己不曾领兵打仗,缺乏军事斗争经验,他还曾婉拒这项重要职务,并提请组织另外遴选合适人员,而组织上却坚持要他担起这个担子来。
之后,他在任上遵照军委指示,严密组织了抗美援朝、台湾海峡斗争等情报保障,为我党我军情报工作作出了重要特殊贡献。
1955 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授衔,刘少文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一段风雨岁月中,刘少文受到错误指责,1978年重新出来工作,担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一职,直到1985年离休。
这时的刘少文,即便身体老迈,依然极尽所能地为军队现代化建言献策。
他一生淡泊名利,忠诚于党和人民,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多次婉拒重要职务,周恩来将他的情报工作称为“无声的工作,留声的事业”,由他领导的“刘少文情报系统”成为中共隐蔽战线的重要支柱。
1987年4月10日,刘少文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自此走完功勋卓著而又默默无闻的英雄一生。
曾与刘少文一同共事的几位老部下撰文纪念这位“党哺育的无名英雄群体中的重要一员”,依旧念念不忘他的那次上海滩遇险脱逃传奇,高度评价他的机智和勇敢。
如今,有关他的事迹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传》《隐蔽战线风云录》等文献。他在上海、香港等地的情报工作遗址,如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 80 周年之际,他的贡献再次被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