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圣哲老师写过一篇《母爱的批判》,在国内洋洋一片歌颂母爱的宏大气氛里,聂老师的文章显得不合时宜,但正因为如此,才尤其重要。

批评母爱是不容易的,很多作家,知识分子,在谈到母爱的时候,也容易陷入非理性的,狂热的感情之中。

就连我们小区的物业,今天早上也在群里发了句,“母爱就像大海一样宽广。”

我看了后,如同嗓子眼堵了一口痰一样,说不出的不舒服。我回想了一下自己的母亲,的确,作为孩子的抚养者,母亲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里面是有奉献精神在的。

但是母爱的背后,当然也是有私心的成分,因为她深知,这个孩子是她的,所以她要爱护,如果换作是别人的孩子,恐怕如大海一样的母爱就会缩水了。

有个很少有人提到过的一个东西,那就是母爱也是虚弱的。尤其是在东方讲求伦理、等级的社会属性下面。我们毕竟是一个父权制度,母爱在很多时候,似乎只能成为父权或者更高级别的权力制度下的一个依附。

我打个比方吧,学校为什么这么喜欢叫家长呢。因为学校老师,找到你的母亲,说你上课不好好听课,却在偷偷写歌词,画画,你的母亲来一句,别气我!就问你,难受不难受。

我想说的是,母亲在一些时候,尤其是在涉及到教育,人生观,以及社会化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她很容易成为附庸。一旦母亲坚持了,或者被灌输了一套思想,她就会用母爱来训诫她的孩子,如果你不听她的,你就是在气母亲,就是不孝顺。

我认为,这样的母爱是需要警惕的,不利于培养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孩子。

今天刷屏看到一句话,“说啥都没用,少气你妈,比啥都强”。

这句话看上去是不是还挺接地气的?把母亲身上,并不需要子女付出的心情,以及只需要子女孝顺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但我想,这句话其实有媚俗的嫌疑,我直观看上去就觉得不舒服。如果是我妈给我来这个,我宁愿她多收我点礼品,拿我的东西,也不想用“少气你妈”这四个字来实施一种温柔的规训。

因为我并不确定,我的哪句话,哪个行为,在我的母亲看来是不对的,是气她的。而我也坚持,一个母亲培育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只会听话的孝子。

“别气你妈”。但,凭什么呢,气了又如何?观点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现在是讲道理的时代,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子女,哪怕是家里的宠物,孩子,都有表达自我的权利。李安导演算成功的吧,但是他说,他并不一定要自己的孩子爱他,尊敬他,而是他首先做了值得被爱,被尊重的事情之后,孩子才决定要不要爱他,尊重他。

我很反感一些倚老卖老的人,在词穷的时候,总喜欢说,“家是讲道理的地方吗?”

我恰恰是觉得,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允许不同意见提出的,家人之间和而不同,允许讲道理,而不是上位者蛮不讲理,习惯用孝道的枷锁让下位者哑口无言,搞以势压人那一套。如果是这样的母爱,恐怕并不值得歌颂,反而应该检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