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笛悠悠,三弦铮铮,水袖轻扬间,一唱三叹之。5月10日,“六百年一粟”曲圣故里昆曲展演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大剧场上演,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种子播撒到了青年学子的心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折《牡丹亭·惊梦》吟出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也拉开了演出序幕,婉转低回的水磨腔将少女春心萌动与生死痴恋揉碎在丝弦笙箫里。霓裳羽衣舞罢,《长生殿·迎像》登场,唐明皇略带沙哑的悲怆唱腔掀起了千古离殇,也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随后上演的《艳云亭·痴诉》以癫狂之态诉尽世间不公,演员的眉眼身段皆是文章,让人看到了昆曲也有幽默的一面。压轴登场的《雷峰塔·断桥》则以柔克刚,演绎了一出凄美苍凉的千古绝唱。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夏昱鑫坦言自己之前从未有过戏曲方面的艺术熏陶,尽管有唱词,但刚开始也听不大懂。但她却被演员们优美的手势和灵动的脚步所打动,进而逐渐地感受到了昆曲慢节奏的美。“演员在台上表演的过程,就像是在精雕细刻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原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此治愈人心。” 夏昱鑫说。


与昆曲小白夏昱鑫不同,上海政法学院的仓弈遥小学时开始学京剧,高中又喜欢上了昆曲,算是一名资深戏迷了。“我感觉戏曲进校园这种形式特别好,可以让更多学生近距离地欣赏戏曲,感受戏曲之美。在网上和现场看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戏曲,它才能够传承下去。” 仓弈遥说。


本次活动由上海松江云间粟社昆曲研究发展中心和江南曲圣纪念馆共同主办,旨在响应国家“戏曲进校园”的号召,让传统艺术以更轻盈的姿态融入时代脉搏。“有‘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它起源于江南,而今我们也有信心让它枝繁叶茂。这是我们首场进校园活动,接下来还会走进更多的高校,传播好昆曲文化。”云间粟社副社长施俭说。

记者:贾丽 俞悦琦

编辑: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