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我曾经为对方做过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现在请求的态度如何?
第三个问题:我未来能为对方做什么?
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各取所需,合则两利的事情。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所谓的欺骗也不过是让对方以为自己能获利而已。
人与人间的合作已经跨越了时间,而不仅仅限于当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换而言之,在本次协作过程中可能有一方是吃亏的,但是依然愿意进行。因为其预期在未来获得收益。比如:商业上,通过合同这种形式来保障利益。情感上,通过孝道来保证前期的抚养不会打了水漂。
上述理论是理解为什么是这三个问题的基本。
我曾为对方做过什么?这代表了前期的付出,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投入多少就可以要求有多少的回报。所以在要别人帮忙前,先问问自己为对方做过什么。
我未来能为对方做什么?这代表了对方未来的预期,如果我们过往没有什么付出,那么就要让对方相信未来其可以收益。现在对方因为帮我们的忙产生的损失是一定会被弥补的,否则对方为什么要帮我们呢?
我现在请求的态度如何:请别人帮忙,代表主动权在对方那里。即使我们为对方过去付出过,但对方也可以弃之不顾。我们为对方未来的收益的许诺,也不过是虚无缥缈还未入嘴。所以恭敬、谦卑的态度,也能提供些微的情绪价值。
同理,别人在找我们帮忙前,也需要思考一下这三个问题,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呢?为的是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客观规律,而不是更加无知。这样做的事情才更加有可能达到目标,而不是徒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