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初,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的陈士榘在广阳伏击战中活捉了一个名叫加藤幸夫的日本兵,这是八路军在战场上抓到的第一个日军俘虏。四个月后,120师359旅在平社战斗中也抓到了几名日军俘虏。
之后八路军各部在战场上开展了抓日军俘虏竞赛,359旅的表现十分出色,先是在三井地区作战中俘虏了28名日军,接着又在上下细腰涧战斗中活捉了64名日军(含53名伤兵)。截止百团大战爆发前,八路军各部一共俘虏了数百名日军,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被送到了八路军总部。
这些日军俘虏经过教育改造后,一部分人加入了八路军。一些搞情报侦察的人员便开始跟着这些人学日语,以备不时之需。时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第三营教导员的江学彬学得最快,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了。
百团大战打响后,特务团奉命攻打冀城县牛头坳日军据点。当时八路军的重武器十分缺乏,特务团连一门野炮都没有,冒然强攻的话可能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要想减少战斗伤亡,就需要掌握据点内日军的火力部署情况。江学彬主动承担了进入敌人据点侦查的任务。
江学彬是江西兴国人,15岁参加红军,担任过侦查科长和机要科长,搞情报侦察是一把好手。通过内线得知,牛头坳日军据点近期将有一名少佐来上任,江学彬决定装扮成这个少佐进入据点侦查。
他穿上日军军服,挎着佐官刀,带着几个拿着三八大盖的战士,大摇大摆地朝牛头坳据点走去,站岗的伪军连问都没敢问就放了行。进入据点后,江学彬先是把负责的日军小头目叫过来,让他详细介绍了据点内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情况。然后带着随行的几个战士对据点内的岗楼进行逐一侦查。
在连续侦查了敌人三个岗楼后,意外情况出现了,那个真正的日军少佐前来上任了!面对突发情况,战士们都十分紧张,暗暗握紧了手中的枪,做好了战斗准备。江学彬长期搞侦查,突发情况见得多了,很快就想出了脱身的办法。他带着战士们径直朝那个日军少佐走去,用流利的日语劈头盖脸将他训斥了一顿,说他大战在即,防御松懈。
这个日军少佐误以为江学彬是上级派来检查防务的,一个劲点头说“哈衣”,没有丝毫怀疑。江学彬将他训斥了一顿后,带着战士们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据点。很快特务团就根据江学彬提供的详细情报发起进攻,一举打掉了牛头坳据点。大授衔的时候,江学彬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2008年,江学彬将军病逝,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