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 《科技导报》2025年第3期科技新闻

气候变暖致黄河流域洪水风险进入加速期


汛期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大增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呈现显著增加态势,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为揭示气候变化与流域洪水响应关联机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恒星团队通过系统整合历史文献考证与仪器观测数据,构建了自1843年以来黄河流域最大洪峰流量的长期序列。

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洪峰流量的变化可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1843—1950年,洪峰流量显著下降;1950—2000年,洪峰流量呈平缓波动并整体下 降;2000—2021年则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同时极端洪水事件的发生频次也随之增加。通过相关分析,研究进一步表明极端降水指数(如R95P、R95D、R95I和R95C)与洪峰流量高度相关,极端降水是导致黄河流域洪水风险上升的主要驱动力,且在2000年之后其影响更加显著。此外,该研究基于CMIP6气候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的降雨量和洪峰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数十年黄河流域的洪水风险将持续升高;在SSP585高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将达到约444亿美元。

同时,研究强调,除气候变化因素外,人为干预(如河道工程等)也可能加剧洪水风险,因此在未来的风险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提升整体防灾减灾和应对能力。

(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2024,5(2)))

解码柑橘“甜蜜基因”的关键转运蛋白CsTST2


CsCBL1/CIPK23-CsTST2调控柑橘液泡中

糖分积累的工作模型

柑橘(

Citrus sinensis
)作为全球及中国产量最高的水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影响柑橘果实品质的诸多因素中,可溶性糖含量被视为决定消费者偏好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李春龙教授课题组在前期柑橘果实液泡蛋白组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与可溶性糖积累显著正相关的液泡膜糖转运蛋白CsTST2。研究显示,CsTST2不仅具备转运己糖和双糖的活性,其过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材料中的糖含量,而抑制其表达则导致糖含量下降,明确了其在糖分积累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蛋白激酶CsCIPK23通过对CsTST2进行磷酸化修饰,从而增强了糖转运活性;此外,CsCIPK23还与钙信号传感器CsCBL1形成功能复合物,通过感知钙信号调控柑橘果实糖分的积累。

(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2025,67(2))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