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我数着吸奶器"咯吱咯吱"的声响,突然发现睡衣第二颗纽扣不见了——可能是昨天孩子哭闹时扯崩的。
镜子里的女人头发蓬乱,眼下挂着两片青黑,嘴角还沾着半干涸的奶渍。我顺手拍了张照想发朋友圈,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半天,最后还是删了。
这种狼狈样子,还是别让客户看见的好。
1. 回婆家的第一天,我的尿布台被塞进了杂物间
结婚三年,我和老公住在城里的婚房,日子过得像刚拆封的抽纸——平平整整,没什么褶皱。
可孩子一落地,生活就像被娃扯散的卷纸,怎么都捋不顺。
婆婆说腿脚不便不能来城里照顾,又怕我一个人搞不定,非要我带着孩子回老家住。我本来说让我妈来帮忙,婆婆一句"哪有姥姥带外孙的道理",直接把我堵了回去。
回婆家的第一天,我刚把买的尿布台搬进门,婆婆就皱起眉头:"这东西占地方,用不上。"转身就让人塞进了杂物间。
晚上给孩子换尿布,我弓着腰在矮床上折腾,腰酸得直不起来。老公想帮忙,手忙脚乱把纸尿裤前后穿反,孩子哭得更大声了。
2. 厨房里的"三八线"
婆婆的厨房泾渭分明。
左边是她的老式铁锅、腌菜坛子,右边是我买的奶瓶消毒器和辅食机——那是我趁打折咬牙买的,花了我半个月工资。
有天我正给孩子煮米糊,婆婆突然往锅里撒了把白糖:"孩子吃这个才长肉!"
"妈,医生说一岁前不能吃糖!"我急得声音都变了调。
"你老公小时候就这么喂的,不也长到一米八?"婆婆不以为然。
我气得手抖,可看着怀里软乎乎的小人儿,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3. 妯娌的《育儿百科》和我的黑眼圈
妯娌比我早半年生孩子,每天雷打不动在家庭群转发《金牌月嫂都不会说的秘密》。
有天深夜喂奶,我实在忍不住回复:"姐,这些文章好多都是骗流量的..."
对话框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持续了好久,最后只回了个"哦"。
第二天早饭时,我发现她把一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悄悄放在了我的椅子上。
4. 那场高烧
孩子四个月时突然高烧,体温计飙到39度。我急得满屋子转,婆婆却端来一碗符水:"擦擦身子就好。"
"妈!这不行!"我声音都在抖。
最后还是妯娌冲进来,塞给我一盒退烧药:"我上次囤的,先给孩子用。"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女人轮流守着孩子。婆婆坐在床边,手里攥着那碗没用的符水,眼睛一直盯着体温计。
凌晨三点,烧终于退了。婆婆突然起身去厨房,端来三碗热腾腾的酒酿圆子:"趁热吃,补气血。"
5. 快递送错的那天
小区物业总是搞错快递。那天我取回一个包裹,拆开发现是妯娌买的摇奶器。
"这个比手摇方便多了。"我送过去时随口说。
第二天,我发现我的吸奶器旁边多了杯温好的牛奶,下面压着张纸条:"试试45度?"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婆婆写的。
6. 辅食机爆炸事件
立秋那天,厨房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
我们冲进去时,看见婆婆满脸枣泥站在一片狼藉中,辅食机的盖子飞到了抽油烟机上。
"我就想试试那个机器..."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和妯娌愣了两秒,突然同时笑出声。那天下午,我们三个女人一边收拾厨房,一边研究说明书,最后居然合作出了像样的枣泥糕。
7. 尿布台终于搬进了卧室
孩子六个月体检那天,医生夸我们养得好。回家的路上,婆婆突然说:"那个尿布台...要不搬出来用吧?"
现在我的尿布台稳稳地放在卧室角落,上面整整齐齐摆着湿巾、护臀霜和换洗衣物。而婆婆的旧木床边,多了个我买的防撞条。
原来养孩子就像煮粥,总要经过几次糊锅,才能掌握火候。
而家人,就是那个明明怕烫却还愿意帮你搅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