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黔家婆这样的品牌,正通过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运作,推动贵州酸汤从地方风味走向全国赛道,也为这一品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锐工;编辑:方圆。

火了两年的酸汤热度仍在持续,并演化出更多细分赛道。

在社交平台上,贵州酸汤火锅相关话题讨论火热:小红书已有超24万篇相关笔记,抖音话题播放量高达2.9亿次。数据显示,今年1-4月,“贵州酸汤火锅”抖音搜索指数同比增长506%,热度可见一斑。

线下,云贵酸汤火锅的门店数也在快速增长。根据《火锅产业发展报告2025》,云贵酸汤火锅在全国火锅门店中的占比已达3.5%,门店数连年增长。

与此同时,赛道不断细分,从味型上来看,有贵州酸汤、云南酸汤、现舂酸汤等;场景方面,也出现了民族风、山野风、地摊风等更具地域特色的场景。


眼下,酸汤火锅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从这个品牌的身上或可一窥究竟——自2024年1月开出首家门店以来,黔家婆以“酸汤可以回答一切”为slogan,聚焦产品力,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实现全国220+门店布局,成为酸汤火锅赛道的头部品牌。

它怎么做到的?

01.

一年半开出220+门店,答案都在酸汤里?

贵州自古有“以酸代盐”的饮食传统,一句“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道出了酸味在贵州餐桌上的地位。由于贵州地区缺盐,当地人便利用天然发酵的酸味来替代盐味,逐渐发展处风味独特的酸汤火锅以及各类酸汤菜肴,并成为贵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


在“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酸”排首位。酸与辣的碰撞,造就了贵州独有的酸辣口感——初尝刺激,再品上瘾。而酸汤作为天然发酵产物,不仅健康属性突出,还符合当下消费者对营养与口味并重的趋势

这两年酸汤热度上升,也吸引了一众选手入局。然而,不少新兴品牌忽视产品打磨与用餐体验,陷入“拉新强、复购低”的困局,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品类的发展。

黔家婆又是如何破题的呢?

1、打造沉浸式苗寨文化体验

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不仅拥有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还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习俗,如剪纸艺术、民居建筑和传统服饰等,构成了鲜明而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黔家婆在门店设计中融入苗族文化元素。比如,招牌字体参考雷公山苗文碑刻,“黔”字以牛角造型呈现,辨识度高又独具特色。门店入口处,摆放着竹笼、瓦罐等当地常用的生活器具,里面盛装着香料和发酵的酸汤,让顾客能够更近距离体验到苗族当地的生活方式。


进入店内,墙上挂着精美的苗族壁画和刺绣,原木材质的桌椅搭配暖黄色调的竹编灯笼,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氛围。服务人员也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用餐环节同样还原了贵州传统的饮食方式,铜锅上桌,热气升腾,让人不用去到贵州,也能感受到浓郁的苗寨风情。

2、做可以喝的酸汤火锅

与云南以天然食材熬煮为主的酸汤不同,贵州酸汤以独特的发酵技艺著称。

黔家婆坚持使用正宗贵州酸汤工艺,精选本土毛辣果,融合高山泉水与特色糟辣椒自然发酵而成。这种传统工艺赋予了酸汤独特的酱香口感,酸而不涩、回味悠长。

同时,贵州酸汤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具备一定的营养健康属性,也契合当下消费者“轻养生”的餐饮需求。


在此基础上,黔家婆提出“可以喝的酸汤火锅”,顾客用餐时先喝一碗开胃酸汤,再涮牛肉牛杂锁住鲜嫩,接着加入时令蔬菜营养均衡,最后浇汤拌饭收尾。

不仅酸汤讲究,黔家婆在食材上同样用心。比如门店选用新鲜现杀的优质黄牛肉,肉质紧实、脂肪适中,兼具口感与健康。

3、深入产地探访调研

产品扎实的背后,是黔家婆创始团队对品质近乎执着的追求。

两年间,团队数十次深入贵州,走进西江千户苗寨——这里不仅完整保留了苗族的传统建筑与生活方式,更是贵州酸汤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实地探访中,团队深入了解最地道的原材料与传统发酵工艺,并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断调试配方,让正宗酸汤风味更贴近大众口味。


正是这种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黔家婆获得了不少顾客认可:

“酸汤火锅很开胃,夏天没胃口的时候就会想来这一口!”

“锅底超好吃,木姜子油超级香,牛肉也很大份!”

02.

17张餐桌月售80万,年闭店率低于5%

产品用心叠加酸汤赛道的红利,黔家婆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4月,黔家婆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220家,覆盖华东、华南、西南等多个区域。

尤其在当前餐饮行业整体闭店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黔家婆自2024年1月以来,年闭店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闭店率低,也说明门店运营平稳健康。以黔家婆嘉善店为例,红餐网了解到,这家店面积仅170平米,设有17张餐桌,月租金不到2万元,据店长透露,门店月流水稳定在60万元以上,旺季时甚至能突破80万元。

之所以能够保证高流水,淡旺季都能有生意,主要得益于品牌较强的复购率。黔家婆甚至打出了这样一句口号:“黔家婆就怕您不来第一回,不怕您不来第二回、第三回......


上述嘉善店复购率达到了50%,店长称不少顾客都是吃过一两次后主动回头,甚至成为“每周必吃”的忠实粉丝。

产品扎实、运营高效、客群稳定,自然吸引了不少合作伙伴的加入,其中不乏开多店的合作商。

来自浙江台州的邓总表示:“从去年8月签约以来,店里的事情基本没怎么操心。从选址、对接总部到顺利开业,整个流程都非常顺畅。看到门店经营稳定、模型可复制后,我直接拿下了台州代理,一口气开了5家门店,目前还有5家正在筹备中。

浙江衢州的彭总,最初注意到黔家婆,就是因为看到门店经常排队,再加上看好酸汤火锅这个赛道,去年8月签约,开业后表现超出预期,基于此,彭总不仅拿下了衢州的城市代理,还陆续又开设了3家门店。目前其门店月营收稳定在70-80万元之间。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品牌在供应链建设、单店模型打磨等方面持续深耕。

比如在门店模型方面,黔家婆采用直营与合作并行的发展路径。目前,十余家直营店覆盖了嘉兴、上海、温州、宁波等地,承担着模式测试与标准打磨的核心作用。产品体系与营销方案均在直营门店先行验证、跑通后,再逐步复制至合作门店,确保模式成熟、可落地。


再比如供应链方面,以核心食材鲜牛肉为例,为确保品质新鲜、供应稳定,黔家婆根据不同区域的门店密度采取差异化供应链策略。

对于直营门店,公司拥有自有屠宰场,牛杂等加工环节也由自建工厂完成,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品控。在门店较为集中的区域,黔家婆则与当地优质屠宰场深度合作,实现源头直供,确保每日鲜肉配送;而在门店较少的区域,总部会提前为合作门店筛选本地优质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保障食材日配到店,品质统一达标。

结 语

近两年,酸汤品类持续走热,也引发了不少关于“这阵风能吹多久”的讨论。

业内有观点认为,一个餐饮品类能否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是否有头部品牌引领,二是是否具备不可替代的产品属性。

从当前趋势来看,酸汤火锅仍有不少发展空间,也正在走出区域化局限。而像黔家婆这样的品牌,正通过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运作,推动贵州酸汤从地方风味走向全国赛道,也为这一品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

本文所有配图由黔家婆贵州酸汤鲜牛肉火锅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内容交流/采访/转载 | 微信:hongcango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