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请星标本公众号


曾经,周黑鸭凭借独特甜辣风味,成为人们休闲解馋的热门选择,在大街小巷中收获了无数拥趸。

但今时不同往日,当人们再谈及黑鸭美食,除了周黑鸭,还有一款美食正强势闯入大众视野,它就是黑鸭煲

当下在武汉、广州、深圳等诸多城市,黑鸭煲专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门店更是在今年才刚刚开门迎客。

这不禁让人好奇,黑鸭煲究竟是怎样的美食,又具备哪些独特之处呢?

01

“周黑鸭堂兄弟”

黑鸭煲横空出世,杀出武汉

继武汉周黑鸭爆火之后,武汉又催生出一个爆款品类——“黑鸭煲”。它与周黑鸭一样,以鸭肉为主要食材,口味也极为相似,主打甜辣风味。


二者的差异在于,黑鸭煲并非传统卤味形式,而是采用砂锅呈现,并搭配多种配菜。这种创新让原本作为武汉卤味休闲小吃的鸭肉美食成功转型,演变成以鸭肉为主料、延续周黑鸭口味特色的煲类菜品。

目前,“黑鸭煲”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持续飙升。在抖音平台,“#黑鸭煲”相关话题播放量早已突破一亿;小红书上,关于黑鸭煲的种草笔记数量众多,“#黑鸭煲专门店”话题下的笔记多达7万多篇


这股热潮带动下,自去年起,武汉涌现出一批主打黑鸭煲的门店。有博主打卡武汉江汉路的一家黑鸭煲店,人均消费60元左右,店内排队顾客络绎不绝;有博主探访的武汉江汉区万松园回味黑鸭煲店,144元双人套餐备受关注,门店从早到晚都处于排队状态。

除上述常见门店外,武汉还有一些特色黑鸭煲店铺。无敌黑鸭煲以霸气名称吸引大学生;经典黑鸭煲・地道武汉味除经典款,还推出鲜虾黑鸭煲、红烧肉黑鸭煲等创新产品。

“黑鸭煲”的热潮并不局限于武汉,深圳、长沙、上海、合肥等城市也纷纷出现类似专门店。

在上海,鸭仙客黑鸭煲、翘兰汁・酱烧黑鸭煲等门店吸引众多年轻消费者; 深圳的楚味黑鸭煲、鸭发发・武汉黑鸭煲等新店接连开业; 苏州的赞牛匠黑鸭煲成为当地热门美食打卡点。


随着“黑鸭煲”热度不断攀升,许多餐厅开始将门店改造为“黑鸭煲”主题店,以拓展客群。

武汉的蔡林记・湖北小馆,本以热干面等湖北特色小吃闻名,2025年在菜单中加入黑鸭煲单品,并结合武昌鱼、孝感米酒等地域特色菜品,形成复合菜品组合;


连锁餐饮品牌石灰石烧鸡公,以川渝风味为主,新增黑鸭煲作为辣味产品线补充,凭借原有香料调配经验推出差异化产品;

北方涮肉和湖北小龙虾品牌,也通过新增黑鸭煲拓展冬季消费场景,利用鸭肉煲暖身特性,与原有品类形成季节互补。此外,经营烧鸭煲的“三板斧烧鸭煲”,不仅在菜单中增加黑鸭煲,还将多家分店更名为“三板斧黑鸭煲”。

不少改造门店业绩显著提升。例如,河南濮阳的名虾大虾火锅创始人果断将虾火锅门店转型为黑鸭煲店,更换原有厨具,改用大铁锅烹制销售黑鸭煲。新店开业当天顾客排队3小时,9天营业额突破21万,并迅速连开7家分店。

其中,回味黑鸭煲实现连锁化发展,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开设多家门店,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过亿,“#辣到喷火挑战”衍生UGC内容超2万条。

02

从过亿流量到多地井喷,

黑鸭煲如何以差异化突围?

黑鸭煲凭借独特的口味、多样的产品形式、创新的场景打造以及合理的价格定位,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成功出圈,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1、口味上,延续“周黑鸭”经典口味,以甜辣为主,同时对辣味进行分层处理,吸引吃辣人群。

主料选用半只或整只老麻鸭。烹制时,以天然发酵酱油、黑胡椒等香料,调配出独特蜜汁酱料。

汤底用鸭骨熬制,再加入桂皮、山奈等20种香料,同时添加双倍焦糖色,让鸭肉呈现乌亮色泽。

此外,炖煮时加入啤酒、冰糖和辣椒,借此提味锁鲜,使得“黑鸭煲”口味呈现出“先辣后甜,甜中回麻”的特点。

配菜方面,土豆、莲藕等食材能充分吸收汤汁,风味更加浓郁。

在制作工艺上,市场衍生出两种版本。餐厅版多采用先卤后煲的工艺,耗时较长,部分配方包含花椒、八角、砂仁等30余种香料。家庭简易版则用电饭煲即可快速烹制,强调料酒和老抽的配比精准度。

网友对其评价颇高,纷纷表示:“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周黑鸭’风味,先辣后甜,甜中回麻,这种独特的甜辣口感,搭配上炖煮得软烂的鸭肉,堪称人间美味。”

增强辣味的层次感与挑战性,不少餐厅对辣味进行升级。如杭州首家回味黑鸭煲,针对浙江、湖北、川渝等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将辣味划分为微微微辣、微微辣、微辣、中辣、特辣以及“姚克辣”等不同等级。


有些餐厅为了吸引吃辣人群,采用秘制酱料和精武老酱,搭配古法煨制,更是推出周某鸭干锅版超辣周黑鸭,并推出1000元吃辣挑战活动,吸引了不少博主前来打卡。


2、产品方面,通过鸭煲+牛蛙/红烧肉/排骨/地方菜的方式,扩店品类。

与卤味将鸭肉拆分售卖的方式不同,黑鸭煲采用“鸭煲+”模式,丰富食客的选择。

一方面,黑鸭煲把鸭肉与其他肉类食材搭配,推出多种延伸产品。例如,回味黑鸭煲将牛蛙、鳝鱼、红烧肉等与黑鸭煲进行融合,打造出牛蛙黑鸭煲、红烧肉黑鸭煲、鳝鱼黑鸭煲等混搭款式。


部分餐厅还将黑鸭煲进行一人份化设计,搭配牛丸、花菜、茄子、海带、木耳等食材,推出人均15元一份的黑鸭花菜煲、黑鸭牛丸煲、黑鸭茄子煲、黑鸭金针菇煲等。


另一方面,一些黑鸭煲专门店会融入湖北当地特色菜和小吃。像鸭发发武汉黑鸭煲除黑鸭煲外,还供应潜江小龙虾、炝莲藕片、洪湖藕汤、武昌鱼、武汉皮蛋拌豆腐、孝感米酒豆腐花等湖北土家菜,既丰富了产品种类,又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

回味黑鸭煲还将黑鸭煲、解腻凉拌菜与武汉面组合成套餐共同销售,其万松园店在大众点评上的半年销售量超20万份。

最后,商家利用黑鸭煲的口味与食材特点,开发出相关衍生品。如有的店铺推出“黑鸭煲火锅”,让顾客依个人喜好添加食材;还有“卤鸭拌面”,将黑鸭煲中的卤鸭与面条搭配,创造别样用餐体验,打破单一煲类产品的局限。

3、场景方面,社区化选址,主打破店风场景。

若仔细归纳,不难发现不少黑鸭煲门店以社区店为主,主要面向周边居民,生活气息浓郁。

例如,回味黑鸭煲武汉万松园店位于万松园劲松巷居民楼一楼,是典型的社区店选址;深圳车公庙店地处沙头街道泰然工贸园,周边分布着多个居民区及小型办公区。


为凸显烟火气息,众多黑鸭煲门店采用“破店风”装修风格。

墙面手写菜单以粉笔涂鸦呈现,桌角刻意保留“陈年油渍”做旧痕迹,营造出“废墟美学”氛围; 店内悬挂褪色的老照片(如武汉街头卤味摊)、张贴方言俚语海报(如“辣到跺脚”“鸭脖嗦出魂”)、摆放 80 年代搪瓷餐具等,拼贴出“市井生活博物馆”般的沉浸式场景; 暖黄吊灯与砂锅明火相互映衬,营造出“围炉夜话”的温馨氛围。

这种装修风格优势尤为显著:


其一,吸引年轻人通过“自黑式打卡”,彰显“真实不做作”的个性。 其二,将“吃鸭煲”这一行为升华为对市井文化消逝的抗争,满足消费者“于废墟中寻觅温度”的心理诉求。 其三,门店模式轻量化,投资成本较低

4、价格方面,人均60元上下,适合多人用餐。

单看鸭煲单品价格,多在百元以上。例如,鸭老香黑鸭煲中,老武汉周黑鸭款售价 128 元/份,牛蛙黑鸭煲 178 元/份,红烧肉黑鸭煲 158 元/份,回味周黑鸭的红烧肉黑鸭煲、牛蛙黑鸭煲等单品价格亦多超百元。

然而,若将此类单品作为轻正餐模式考量,适配多人用餐场景,人均消费仅在 60 元上下。由此可见,其价格较为适中。

正因如此,黑鸭煲有别于周黑鸭,具备正餐形态,既可作为工作餐,也是家庭聚餐与夜宵的热门选择 。

03

黑鸭煲背后是煲类餐饮正在走红

从形态上看,黑鸭煲属于煲类品类,其食材以鸭肉为主,口味延续周黑鸭的经典口味。

1、黑鸭煲能够出圈,主要得益于煲品类的品类基因支撑。

近年来,“一煲炖所有,一锅两吃”的餐饮形式逐渐兴起。

例如,牛杂煲火锅已遍布西安、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在西安,牛杂煲相关门店多达百家,还催生了沙胆彪炭炉牛杂煲这样的品类佼佼者。


除牛杂煲外,啫啫煲也在各大商圈掀起热潮,迎来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其热度持续攀升。线上抖音话题“啫啫煲”的播放量高达 20 亿次。 另一方面,各地不断涌现出众多啫啫煲品牌,并实现连锁化发展。

上海出现了啫苑、不二啫、鲜行者等品牌门店,啫火更是已在在全国开设上百家门店。

2、煲类餐饮具有显著优势。

其一,标准化程度高,对厨师的依赖程度低,出餐速度快,具备扩张的基因

以黑鸭煲门店为例,大部分鸭类食材由中央工厂集中宰杀、切块,经预制、冷冻锁鲜后统一运输至门店。

后厨师傅只需按照标准化流程,将预制鸭块投入锅中,依据食客喜好加入“一酱成菜”的料包及特制黑酱,快速翻炒,搭配配菜,3 - 5 分钟即可出锅。

其二,煲类餐饮通过价格分层覆盖多元客群。低端市场有 18.9 元起的猪角砂锅,中端市场有 60 元客单价的陶德砂锅,高端市场则有 300 元客单价的蟹鲍甲・鲜烧甲鱼煲。

其三,煲类天然具备“一锅多吃”的灵活属性,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丰富口感的追求,又能通过炖煮工艺最大程度释放食材本味。

比如肉蟹煲可加入凤爪、排骨等食材形成组合套餐;牛杂煲借助炭炉持续加热,实现“火锅化”体验;黑鸭煲可先让食客享用炖煮入味的鸭肉和配菜,再加入高汤或秘制汤底,将砂锅变为火锅涮煮毛肚、鸭血、蔬菜等食材。

03

黑鸭煲发展周期短,

仍存在不少短板

1、首先,入行门槛低,跟风现象严重。

黑鸭煲的核心技术——甜辣黑酱的调制和鸭肉预制工艺,已被多家调味品企业标准化生产。

例如,新雅轩推出的【黑鸭煲风味酱 + 预制鸭块】组合,可实现 3 分钟出餐,这使新品牌无需专业厨师就能快速复制。这种“轻资产爆改”模式导致市场迅速泛滥。

截至 2025 年 5 月,武汉已涌现出回味、经典黑鸭煲・地道武汉味等 20 多个本土品牌,上海、深圳等地也出现了鸭仙客、楚味黑鸭煲等跟风品牌。

2、其次,口碑两极分化严重,评价差异大。

黑鸭煲的甜辣基底在湖北、湖南等嗜辣地区颇受欢迎,但在北方市场却遭遇“水土不服”。

北京某消费者在大众点评留言:“甜度过高,像是在吃甜辣酱煮鸭肉,完全没有北方人喜欢的酱香醇厚感”。

部分品牌尝试进行本地化改良,例如武汉“经典黑鸭煲・地道武汉味”在西安门店推出“微麻微辣”版本,但仍有 30% 的顾客认为“辣味不足”。

3、黑鸭煲还面临消费者的诸多质疑。

有网友反馈“鸭肉炖得太烂,没有嚼劲,不如街边现卤店入味”;有粉丝认为“鸭脖子有腥味,明显不是当天新鲜食材”;还有食客反映“鸭肉皮根本撕不下,也咬不动”。

毕竟,它从区域小吃向全国市场渗透尚不足 2 年时间,与其他发展 5 年以上的煲类品牌相比,存在较大时间差距。若要让黑鸭煲延长生命周期,就需要在提升复购率方面进行破局尝试。

结语:

黑鸭煲要实现稳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建立专属禽类养殖基地,从源头把控食材品质;通过“辣度分级 + 地域食材融合”打造差异化;借鉴“连煲外送”“明档现煲”等模式,将烹饪过程转化为品牌传播的亮点。

黑鸦煲无论走向何方,我们将持续关注,欢迎亲们留言讨论!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餐饮O2O商学院4--6月课程表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加微canyinjun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